2月16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市政府立法计划共包含4大类66件法规规章,拟于本年度完成的立法项目共有33件,包括拟修改《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新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以及备受关注的《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
今年拟完成33件立法项目
为不断加强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供给,更好服务“五个中心”建设,2022年市政府计划推进8件相关立法项目,包括拟修改《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新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此外,《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条例》《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浦东新区仲裁若干规定》等项目也都是围绕上海改革发展大局、着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关于服务保障民生方面的正式立法项目一共有9件,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主要是为了加快发展一流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促进就业若干规定》的修订,以及《住房租赁管理条例》《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上海市美术馆管理与促进办法》等项目,也都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息息相关。
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正式立法项目一共有7件,包括《环境保护条例》《动物防疫条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社会消防组织管理规定》《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等的修改,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及时完善相关立法规定,进一步有力保障城市安全和平稳运行。
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正式立法项目有5件,比如将新起草《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有力促进政府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拟修改《上海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进一步提升行政处罚程序的规范水平。
保姆抽烟如何为立法贡献基层智慧?
记者注意到,上海市政府每年完成的立法项目数量逐年上升,其中2019年完成24件,2020年完成28件,2021年完成38件,在立法数量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立法质量呢?
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表示,为广泛听取民意,他们专门通过12345市民热线精准发现立法需求:“10年来,12345接了3000万以上的工单,每个工单背后可能都蕴含一些法治需求。有的是立法的、有的是执法的。”
罗培新还透露,基层立法联系点也为立法工作贡献了很多立法智慧。2020年,《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在立法调研过程中,有一位市民反映,他家一位保姆居然趁他上班时在卫生间抽烟。
“他说,如果我知道对方有吸烟的习惯,绝对不会聘用,因为小孩才3岁。”罗培新说,“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家政人员应当主动披露什么信息?在哪里披露?不披露有什么后果?基于这种判断,我们进一步和12345沟通,看家政服务人员经常被投诉的问题有哪些。后来,我们在条例第十八条写了一款,上海市要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家政服务管理平台,归集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人员本人的基本信息,还有服务和评价相关信息以及信用信息,并且依法与‘一网通办’以及信用平台共享,保证比如张三在李四家抽烟被发现了,李四可以把信息归到平台,后面雇主就不会受到伤害。”
上海市司法局局长陆卫东表示,在立法工作中,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确保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活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