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会想,两个人既然在一起了,那么金钱方面就不用太计较,告诉对方密码又怎样。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看中的是感情,对方惦记的可能是你的钱。日前,上海金山法院就审理了一起这样的案件。
被男友盗刷信用卡莫名背债50万
“您好,请问是陈女士吗?这边是银行,我们这边显示您的信用卡账单已逾期,我们已经数次向您发送过短信提示了,如果您仍然无法按时还清账单的话,我们就要加收逾期利息了。”——正在家中照料老人的陈女士,突然接到这么一通电话,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反复向银行客服确认,仍不愿相信自己已经背上了50余万元的负债。
挂断电话后,陈女士匆忙翻开自己的手机,这才发现自己的各类购物平台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多出了数十笔记录……
“该不会是他吧?!”陈女士额头冒出了冷汗,禁不住后怕。
男友小金倒是很“大方”地承认了。长期的恋爱关系中,小金早已熟知陈女士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密码、支付密码等个人信息,手头紧缺的他,多次趁陈女士熟睡或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使用陈女士的支付宝、淘宝、京东等账户进行转账、支付、消费,并利用陈女士的信用卡透支消费,并将相关消费短信、催款短信的预留手机设置为自己的手机号码,因此陈女士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对自己需要承担的这些债务一无所知。
付出了全部感情,得到的却是50万元的巨额债务。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陈女士与男友小金协商后共同签订了借款合同,确认小金向陈女士借款共计50万元。
因小金至今未依约还款,故陈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金立即归还欠款。
根据陈女士提供的借条、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对账单、转账记录、各类购物平台订单等证据,法院确认了小金与陈女士间的借贷关系,依法支持了陈女士的诉讼请求,依法判决小金向陈女士归还借款50万元并承担相应利息损失。
每个人都是自己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本案中,小金利用陈女士的各类账号进行消费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盗刷、盗用,但事后双方达成了协议,小金承诺向陈女士归还上述债务,陈女士对小金的行为进行了追认,小金也取得了陈女士的谅解。
值得注意的是,小金与陈女士之间所签协议,仅在二人之间发生效力,并不免除陈女士对银行的还款义务,法院判决所确认的,也是小金对陈女士的还款义务。对于陈女士而言,不仅要在实体上承受向银行还款付息的沉重债务,且在国家征信系统中留下不良记录。
国家制定法律的意义不光在于给予救济规则,也在于指引、规范公民的行为。对于个体而言,与其寻求法律的事后救济,不如切实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法谚有云,“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沉睡者”,我们每个人作为自己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不论处于何种环境,置身于何种关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让别有用心的“身边人”有可乘之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姚沁艺 宋骏 胡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