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鸡毛蒜皮”当头等大事!虹口版“解忧杂货铺”上线

最温暖的故事总是发生在身边。江湾镇街道安汾居委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实干为民,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的驱动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的支撑作用,把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有序推进民心工程结合起来,与为人民群众解忧结合起来,为社区居民带去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一个月前,在安汾居委办公区域大门口出现了一面“心愿墙”,把社区居民心中的一件件小事,用一张张纸片贴在“心愿墙”上发布,在这面小小的墙上,贴满了小到生活琐事、大到人生大事的心愿。这面“心愿墙”无疑成为政府服务和社区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更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这面“心愿墙”不仅让社区居民体会到了幸福感,这面小小的“心愿墙”更是成为供需双方链接的纽带,居民区里的凡人善举演绎出老百姓家门口的美好故事,“心愿墙”也浓缩了人文关怀和价值归属,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桩桩的暖心事中得以梦圆。

家住安汾居民区的江志鑫老人今年已是80岁高龄,江志鑫平日里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总是乐于助人,还经常为社区建设奉献自己的志愿热情。外滩是上海的窗口、上海的象征、上海的凝聚,很多游客每次来上海都要去外滩逛逛,江志鑫突然也想去上海的外滩逛逛。但由于他没有子女陪同,外出活动对这位老人来说有些许不便。最近,安汾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是燕骏得知了老人的心愿,是燕骏第一时间陪江志鑫去外滩一带兜了一圈,眺望浦江两岸的风景。前几日老人总是闷闷不乐,看到了外滩的美景,老人顿时感到格外舒心。

江志鑫终于圆了心愿,这位老人的脸上乐开了花,他非常感谢安汾居委为他提供的帮助:“谢谢社区工作者的辛苦付出,没有你们的努力也看不到这么美的一幕。”与集中性的志愿服务相比,实现“心愿墙”上的心愿像是滴水成涓。据了解,“心愿墙”是安汾居委开设的一项为民服务项目,通过这面墙向困难居民征求心愿,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由居委会整合各方合力,把来自社区大家庭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心愿墙”这个平台让人民群众的小心愿、小梦想有了更贴近的表达渠道、实现渠道,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区增加了温度。

江志鑫续演着爱心接力,江志鑫毫不犹豫地形成了“爱心接力棒”,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一件事情。于是,刚刚达成心愿的江志鑫,转身成为了“心愿墙”的传递者,和另一位社区居民陆锋一起,替已95岁高龄的王贵友老人实现心愿。王贵友因长期坐轮椅而感到额外得孤单寂寞,他希望身边能有更多同龄人陪伴他多聊聊天、说说话,听他讲述年轻时的故事。就这样,江志鑫和陆锋经常用轮椅推着王贵友在小区里散步,陪他打发闲暇时光,让他感受到来自邻里间的温暖,也体验到来自“老伙伴”的共鸣。" 你们帮我完成了这个心愿,让我的晚年生活一点都不孤单,我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你们!”王贵友抓着江志鑫和陆锋的手,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在安汾居民区的“心愿墙”上发布了自己的心愿诉求,安汾居委也将帮扶更多的困难群众精心实现心愿。

记者手记:汇聚社区大能量 实现居民微心愿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把人民群众“鸡毛蒜皮”的事,当头等大事去落实。安汾居委之所以收到这么多的感谢,是因为居委会干部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贴在“心愿墙”上的这些心愿虽微小,但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却真实体现了他们的“急难愁盼”。安汾居委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居民的微小需求,说到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实现居民需求与政府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也使微心愿凝聚成大能量,鼓励更多住在社区里的人奉献爱、传播爱,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未来,安放在安汾居委办公区域大门口的这面“心愿墙”依然会演绎更多的圆梦故事,持续见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美好社区共同体。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