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攀登》:中国无腿登顶珠峰第一人夏伯渝的“硬核”追梦人生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每年都会迎来无数挑战者,它神圣巍峨,也崎岖险峻。在许多探险者的眼里,它是梦中圣地也是一生最艰难的目标。

在中国,就有这么一位挑战珠峰的“硬核”大爷——他执着到“不可理喻”,顽强到无坚不摧,也是电影《攀登者》中胡歌角色的原型——他就是无腿登顶珠峰第一人夏伯渝。

夏伯渝凭借一双假肢,43年里坚持不懈,靠着自己对梦想的执着与热爱,最终在2018年5月14日第五次冲击珠穆朗玛被珠峰接纳,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成为靠假肢登顶珠峰中国第一人,也是世界最年长的双腿截肢登顶珠峰的中国人。

他第五次成功登顶的震撼过程,被记录在了即将于本周五上映的纪录片《无尽攀登》中。

趁此机会,晨报记者和夏伯渝聊了聊,讲述追梦背后的故事。

尽管电影只有不到两小时,夏伯渝对梦想的执着、经历过病痛等困难与登顶过程的艰辛,已经足够让人震撼。

短短两小时又有些让人不过瘾,这位硬核大爷的硬核人生,实际上还有更多故事值得为人说道,让人心生敬佩与感动。

第一次登珠峰,与死神擦肩而过

1975年,夏伯渝加入中国登山队,在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冻伤而双小腿被截肢,遗憾地没有登顶。

回忆起当时第一次登珠峰的经历,最让夏伯渝难忘的,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危险经历。

如今登山从山底到山顶有路绳,跟着路绳走就不会走错路,路上还插着旗帜引路,路线成熟安全性也高。

而四十多年前的登山条件并没有现在那么好,当时夏伯渝和队友四个人一根结组绳,如果其中有人遇到困难,其他队友可以及时进行救助。

当时,夏伯渝登到了海拔7500多米的时候,为了执行把报话机送到前面副队长手里的任务,他就打开了结组绳自己走,结果却走错了路线,走到了绝壁上。

“那个时候如果我的心里不坚定一点,如果有什么犹豫,我就死定了。因为前面没有路,后面也不知道怎么走到这儿的,上面是绝壁,底下是万丈深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活命,就必须去冒风险找路,但在这种没有路的情况下,你要找路又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不动,即使你不摔下去摔死,你会不会冻死?”

在这让人绝望又两难的时刻,夏伯渝想到的是必须自救去找路。

幸运的是,他最终发现了一个岩石裂缝,他顺着裂缝爬上了绝壁,找回了队伍。

只要活着一天,就要为梦想拼搏一天

第一次没有登上顶峰,夏伯渝一直很不甘心,但由于国内假肢技术不发达,时隔近30年,直到2014年他才第二次开启挑战。

这期间,夏伯渝一直没有放弃,每天坚持训练,一天的运动量在5个小时左右:

早上5点起床开始力量训练,负重10公斤沙袋,下蹲150个一组练10组,引体向上10个一组练10组,俯卧撑60个一组练8组,仰卧起坐60个一组练8组,再练8组背飞。力量训练完成后再骑车去登香山。

在他执着的等待合适的时机再登珠峰时,命运似乎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1996年,夏伯渝确诊了癌症。

“知道得了癌症以后,我就怨恨老天爷,把什么困难和打击都放在我头上,就是我吃了这么多苦,还想我吃的不够,是不是?还想阻止我去登山。其实我并不怕死,我跟死神打过交道,但是我攀登珠峰的梦想没有实现,我绝不能随随便便就这么倒下。我的命运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所以只要活着一天,我一定要为我的梦想去奋斗拼搏一天。”

当时,他住院的病房里住着的6个病人都是癌症患者,每个人床前都围着一群家属,一天到晚唉声叹气哭哭啼啼。

夏伯渝觉得这太影响情绪了,于是决定不住院回家,每天骑车到医院做放疗。

治疗的同时,他也没有每天动一动,“做放疗的时候所有指标都很低,不想吃饭、恶心掉头发等等,这些反应我都有,但我不能在那等,等癌症控制好了不复发了再去锻炼,我可能早就没了。”

也许是夏伯渝的坚持感动了上天,他的癌症得到了控制,没有复发,让他有更多宝贵的时间去完成梦想。

一生最艰难也最正确的决定

2014年到2016年间,古稀之年的夏伯渝借助假肢勇敢前行,三次冲击珠峰,最近的一次离珠峰顶只有94米。

那是在2016年,夏伯渝第四次攀登珠峰,登到了8750米,因为暴风雪,他做出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正确的决定。

当时,他离顶峰只差94米,大约还需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登顶,距离完成几十年来的梦想只差一步之遥,夏伯渝尽管知道大暴风雪下如果强行登顶要付出巨大代价,登顶冻伤的几率和危险性会成倍增加,但一开始仍然想要不顾一切冲上顶峰。

“当时我已经67岁了,我也没有脚,我想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攀登珠峰,哪怕下不来我也要先上去再说。”

紧接着,夏伯渝看着跟在他身边的几个高山向导,他突然又想开了,“他们都是来帮助我完成我的梦想的,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所以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为了我的梦想,而不顾他人的生命。生命不管怎么说还是最重要的。”

夏伯渝选择了放弃,决定下山,而在下山后,他才知道,那天有六个登山者因为暴风雪死在了那个高度上,“所以我觉得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现在我很清楚,一个很好的登山者,他不但懂得会上山,他也一定要懂得根据事实来放弃,因为生命最重要,山永远都在那里。”

成功登顶,等我回家

 

《无尽攀登》展现了夏伯渝成功登顶的过程,观看过程中,观众的心也随着这位硬核大爷登顶进程顺利与否而揪了起来。

由于身患血栓,夏伯渝在攀登前吃了溶血药,而吃这个药会导致另一个危险因素——身上千万不能有伤口,一旦有就会血流不止。

在登峰的过程中,医生和夏伯渝担心的问题还是来了,假肢摩擦导致起了血泡。

“这么多年的登山过程中,我心里很清楚,其实不可能不起血泡,因为每次登山最起码的时间都是要8到10个小时,你在上升,肯定要晃动摩擦,所以我只能尽量延迟起血泡的时间,走的时候就会特别小心注意。”

《无尽攀登》里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在冲击顶峰的前一晚,夏伯渝在帐篷里谈到家人,瞬间落泪,泪水里也许也埋藏着他对家人的愧疚。

“我之前除了登山什么都不想,但因为有家里人在,有爱人在操持,所以我很省心,也没有过多去想我应该担负起什么责任,我想我只要登好山就行。但那时候我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每次我登山对他们来说,不管从心理、身体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我突然想起我要怎么样去弥补对家人的这种欠缺,所以那时候我就非常激动,就崩溃了。”

成功登顶后,夏伯渝在儿子的帮助下连线了他的妻子,他只对他爱人简单地说了一句话:“等我回家。”

步履不停,只是因为喜欢

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被珠峰接纳,在69岁高龄成功登顶。这使他成为无腿登顶珠峰中国第一人,也是继姚明、刘翔、中国奥运代表团和李娜之后,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的中国人。

邀请夏伯渝去参加颁奖典礼时,当时只是公布了入围的十人名单,他也不确定自己能否得奖。

因此当现场颁奖嘉宾念了他的名字时,夏伯渝特别惊喜,“当时那届入围的就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国人获得这个奖,听着台下嘉宾热烈的掌声,我感到很自豪。”

完成了登顶珠峰的梦想,夏伯渝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同时也没有放弃他继续攀登的事业。

他会开车带着家人去北京周边旅游,新冠疫情前他也去南美洲、欧洲继续挑战了好几座最高峰。

“心情肯定是没有登珠峰那么紧张,而且确实也很开心,不像登珠峰那么困难,所以乐趣挺多的。我希望碰见一些困难再去克服它以后,你自己的心情也会随着克服了一些困难而开心的。”

疫情后,夏伯渝在国内开始了他的“百城千山计划”,他会去不同的城市,和当地政府、体委或登山协会联合组织登山和徒步的公益活动。

完成了梦想,夏伯渝仍然步履不停。

正如《无尽攀登》结尾导演问夏伯渝,为何能够坚持梦想不放弃,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喜欢。”

热爱能抵漫长岁月。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陆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