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7,8,9……看到这串数字,你会想到什么?小学数学?还是求职时的逻辑推理题?
你绝对想不到,它们是一支支风格各异的现代舞,也是属于现代舞团——陶身体剧场的独创舞蹈。
2008年,陶冶、段妮、王好在北京创立了一家全职的现代舞团,这便是最初的陶身体剧场。自成立十多年来,陶身体剧场陆续席卷了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百余个不同艺术节。
陶身体不仅颠覆了中国人对于现代舞的界定,更颠覆了西方社会对于中国舞的认知。陶冶曾在采访中表示,舞蹈对他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通道,让他去认知这个世界。它是一个思辨、提问和回应的过程。
在此之前,陶身体剧场曾多次受邀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数位系列作品《4》《5》《6》《7》《8》《9》《10》,展现了简洁清明,却又无边无际的舞台艺术魅力。
11月19日-20日,陶身体将带着第11部数位作品《11》,再度回归文化广场主剧场的舞台。通过全新的视角,与观众一起探索身体的美好与生命的意义,留给大家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陶身体剧场的作品中,往往容纳了各种波涛起伏、理性简约,乃至生命循环……这一切都来自陶身体剧场独创的圆运动体系。
陶冶受东方思想启发,结合个人舞蹈风格,开发首创了圆运动体系,创作“数位系列”作品《重3》《2》《4》《5》《6》《7》《8》《9》《12》《10》《11》——这些编号有别于常识中的数字排列顺序,它们是为了展现数字形态与身体运动之间的微妙联系与相互投射而生发。
因为一部身体剧场作品所赋予观众的想象空间,很难用一个名字或一组词句来概括。鲜明的阐释反而会让观众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从而在观演前就局限了作品的理解方向。
所以,陶冶有意删除了许多可能引发观众做出反应的情感元素,使作品的生命力得到更多元性的发展及延续。中国台湾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曾评价:“陶冶的作品是二十一世纪之舞,令人赞叹、引人思索。我梦想可以编出这样的舞作,同时知道自己办不到。”
此次将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11》,是编舞陶冶的第11部数位作品,也是时长最长的一部,约为60分钟。
以陶身体的运动方式,超过30分钟就是极大的挑战。而这一次,编舞陶冶将通过段落推进和即兴的引入,尝试突破这个极限。
《11》的创想如同字符上的对称,两个1相互独立,却各自为营,既二元对立,又左右相生,彼此相照。万物之中,理性与感性互相流动。
在这一作品中,舞者们被设定了一个既限制又开放的规则:下身限定,上身即兴。他们将在各自独立的路径里左右往返。
下半身的走向、步伐,乃至胯骨转动的空间、膝盖朝向的方位,都经过严谨的编排;而上半身,从脊柱延展,到肩、肘、腕、头部,舞者可以根据每一个当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随机舞动。
在当今这个充满颇多限制的世界里,作品《11》试图在有限的秩序下,诠释别样的自由,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陶冶说,在这个城市中,很多人愿意进剧场去了解剧场艺术,并且以一种特别主动和积极的状态去参与现场,“这让我们每次来上海都特别高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