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特殊的双手,绣出爱的“心灵之花”

世界技能博物馆征集到的展品中,有不少出自大师之手,完美展现了技能天花板的境界。今天介绍的一件展品虽非技能大师之作,但别具意义,生动诠释了“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绣品《心灵之花》由繁峙县晋绣坊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提供,是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特级绣娘薄小燕与聋哑学生王俊峰共同绣制完成的。

绣品《心灵之花》

王俊峰曾是晋绣坊特殊教育学校培训基地接受刺绣培训的一名学生。因为表现优异,这位昔日的学生如今已成为学校的老师,致力于将自己习得的晋绣技艺传授给更多的聋哑学生。

据晋绣坊第四代传承人、晋绣坊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艺术顾问贺志坚介绍,晋绣坊特殊教育学校培训基地于2012年10月31日揭牌,近9年来,已经帮助300多名聋哑学生掌握了刺绣技能。

晋绣坊第四代传承人、晋绣坊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艺术顾问贺志坚

“这些学生中,部分上了对口升学的职业院校,部分走上了社会,有30多人成了我们晋绣坊的员工。王俊峰是其中特别优秀的一位,现在已经成了特殊学校的一名教师。”

王俊峰(左)
王俊峰在教聋哑学生刺绣技艺

据贺志坚介绍,晋绣坊在繁峙县城,而培训基地位于忻州市,两者相距差不多120公里。

“因为路远,我们晋绣坊的绣娘都是一批批轮流去培训基地教学生刺绣,每次一去就是半个月。多年下来,差不多每位绣娘都去做过老师。”

有一位绣娘和这群特殊的学生特别亲近,她也是王俊峰的刺绣指导老师——王玉香。王玉香本人也是一名残疾人,因为小时得了小儿麻痹症,需要拄双拐行走。

繁峙绣娘王玉香在欣赏自己指导并绣制装裱后的《心灵之花》绣品

“因为她行动不方便,所以最开始我们都没安排她去教聋哑学生刺绣,但是她自己提出要去。因为感同身受吧,她和这些聋哑学生特别亲近,教学生也特别用心,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传授技艺,也奉献自己的爱。”

贺志坚称,《心灵之花》这幅绣品表现的就是:在晋绣坊绣娘残疾老师王玉香的辛勤辅导传承下,晋绣坊特殊教育学校培训基地的聋哑学员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晋绣技艺。

这幅绣品中的美丽蝴蝶象征了引针飞舞的双手,富贵牡丹寓意美好愿望,灵动头像则代表特殊群体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整幅绣品体现了繁峙绣娘的大爱和聋哑孩子们的向往,他们一起铸就了爱的“心灵之花”。——贺志坚
晋绣坊市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特级绣娘薄小燕在刺绣
三晋英才、繁峙绣娘薄小燕为晋绣直播带货

据介绍,这件绣品釆用了晋绣传统平绣的刺绣针法,由晋绣坊总经理、第五代传承人贺晨飞创意设计制图,由三位资深绣娘——薄小燕、贺晨燕、张恩凤共同研讨绣制方法,最后由薄小燕与聋哑学生王俊峰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共同绣制完成。

晋绣坊是繁峙刺绣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20大绣种之一“晋绣”代表,其刺绣工艺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晋绣坊刺绣作品《五台山全景图》曾于2010年获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晋商图》绣品在博览会上展示后即被山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并于上海世博会上的山西馆展出;晋绣坊的参展绣品还曾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获米兰创新金奖……

晋绣坊刺绣作品《五台山》
晋绣坊刺绣作品《打马球》

据介绍,与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及粤绣相比,繁峙晋绣色彩更为艳丽、花色更为繁多,也更为粗犷豪放。

“同样一朵牡丹花,如果苏绣绣起来,色彩会更为清雅,而我们晋绣则一块块大红大紫,用色更为大胆艳丽。”

晋绣坊刺绣作品《丹凤朝阳》

从传统用材上来看,繁峙晋绣也更“土”。

繁峙刺绣古法中采用的是土线和土布,都是当地自产的原料。现在,我们依然会根据古法绣制一些传统绣品,但同时也根据时代的发展,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对用料做改进,比如土线变成了丝线,这样一来,绣品更精细些。这次捐赠给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心灵之花》就是用丝线在丝绸上绣制而成。——贺志坚

对于繁峙人来说,刺绣深深融入日常生活。当地每逢嫁娶时,有缝制鞋垫和一些手工艺品互相赠送的习俗。当地几乎家家妇女都会点刺绣活儿,从儿童戴的虎头帽到脚上穿虎头鞋、结婚用的绣花鞋垫到家里铺的床单,都要绣上几针才算完美。

晋绣坊绣品《传统布艺》
繁峙绣娘鞋垫绣品

刺绣为生活带来了色彩,而4年半前“繁峙绣娘”技能脱贫培训班的诞生,让这些繁峙绣娘们真切感受到,技能可以改善生活,甚至改变人生!

“我们当地还是比较贫困的,直到两年前繁峙才成功脱贫。在脱贫这条路上,我们想到了靠技能脱贫致富。这里的妇女都会些刺绣,于是我们以‘公司+培训基地+家庭绣坊’的方式,帮助更多家庭绣娘提升刺绣技能,找到合适的绣活儿,让她们坐在炕头上做着饭、哄着娃、绣着花、挣着钱、能养家。”贺志坚介绍说。

繁峙绣娘培训班
繁峙绣娘技师团队

据介绍,从2017年3月8日启动“繁峙绣娘”技能脱贫培训班至今为止,已有23期2000多名农村妇女通过培训合格结业,拿到了人社部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大部分学员与晋绣坊签约成为家庭绣娘,其中贫困妇女学员占到32%左右,她们返村后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继续练习绣艺,真正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的美好生活。

晋绣坊创新团队在研讨提升刺绣工艺

技能有何用?晋绣坊特殊教育学校培训基地的聋哑学生们和“繁峙绣娘”,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这正是技能的无限力量。

展品提供人寄语

期望自己提供的展品给青少年……

期望各国观众,尤其是中国青少年能通过展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体会到职业技能劳动者崇高的职业操守,也能感受到聋哑孩子们自强自立的精神。——贺志坚

对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寄语是……

希望世界技能博物馆能更好展现各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能把中国技能精髓与全世界观众分享。繁峙绣娘愿以“刺出青山绿水,绣美绚丽人生”的价值理念,开创世界技能的丰硕成果。——贺志坚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