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能频繁掏耳朵?掏耳朵也是门大学问!关于耳朵护理,你了解多少呢~
耳朵痒,感觉耳屎有点多,不少人都会选择用棉签或挖耳勺掏一掏,怎一个爽字了得。但其实这个看似享受的动作,却可能会给耳朵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今天,#千万不要频繁掏耳朵#的话题,引发众多网友围观,更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掏耳朵受伤的经历。↓
也有懂经的网友表示,大多数耳朵是不需要掏的,但耳油严重的话还是需要去医院就诊比较安全。↓
那么,
掏耳朵会对耳朵造成什么伤害?
耳朵难道就不需要清洁了吗?
该怎么保护我们的好耳朵呢?
据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耳屎学名叫耵聍,是油脂腺和汗腺分泌的产物,原本是个“好东西”,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相关研究发现,耵聍对某些细菌还能起到明显的杀伤效果。如果一点耳屎都没有,反而容易引发感染,诱发外耳道湿疹或外耳道炎。所以,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卖力地清理掉它。
自行频繁地掏耳朵,一旦用力不当,除了造成皮肤破损、耳道发炎等,还可能会因深浅控制不当伤及鼓膜,而一旦鼓膜被刺破穿孔,就会有失去听力的风险。
△在内窥镜下,当耳道被放大数倍,可以直观地看到挖耳朵造成的伤害,如血痂、破溃、血管增生、鼓膜异物 。 图源 丨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
即使看起来很“温和”的棉签,在清洁耳朵的时候,也可能将耳垢往里面推,造成耳垢硬化,堵塞耳道。
△图源丨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
虽然医生表示,一般情况下,耳屎可借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不需要掏掏掏,但耳朵难受的时候,小手手还是忍不住啊~该怎么办呢~
医生建议,日常生活中如洗澡游泳时,发现耳道进水,可用75%酒精棉签擦拭外耳道四壁,预防耳道感染。如果日常觉得耳朵痒,可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确有必要掏耳屎,应先洗净双手,将医用消毒棉签浸透温开水后稍稍挤干,稍微探入和擦拭外耳道,并且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屎带出。
如果出现了这三类问题,最好不要自行解决啦,赶紧去正规医院就诊↓
●有堵塞感
有些人先天外耳道口狭窄,耵聍无法正常自行排出,堵塞形成耵聍栓。当堵塞感十分明显时,需及时就医。
●听力下降
年纪不大也无耳疾,突然出现听力不佳,需去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耳朵不适
一些人经常随意采耳,不知不觉对耳道造成损伤,致使耵聍无法顺利排出,耳朵“越掏越堵”;或者是采耳时有异物(如棉棒的棉花)掉入耳中,严重时出现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此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小伙伴们
你们学到了吗
□内容综合自生命时报微信公号、网友评论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