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9日)傍晚,黄浦学校初中部的102名学生放学后,跟着几位老师走出校门,步行十来分钟,来到位于丽园路111号的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好奇地体验了第一次校外“430”课后服务的活动方式。
校园微摄影、游乐场太空开发计划、无人机编队飞行计划、3D打印趣味入门……这些有趣的课程还让徽宁路小学、比乐中学的百余位中小学生受益,在中心周边的“10分钟步行圈”里,中小学师生的课后服务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我一直挺想学怎么操纵无人机的,但平时没那么多时间,这次看到课后服务有无人机课程,太开心了!”在无人机编队飞行的教室里,初一1班的程玄同学开心地告诉周到君。他和队友们第一节课就能触摸真机,感知机身结构,还在老师的引导下,让无人机摇摇晃晃飞了起来。
“哇!我的悟空真的动起来了!”在旁边的教室里,同学们通过编程操作,第一节课就让一个个“悟空”小机器人走起了正方形、还能开口说话,自我介绍,有女生忍不住惊呼“太萌了!”中心主任龚铭介绍,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老师们特意采用了更有趣的可视化编程,即便零基础的学生也能轻松上手,通过模块拖动,掌握初步的编程知识,而超萌的小机器人辅助程序,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初一2班的杨浩汶同学则选择了3D打印趣味入门这门课,“我一直听说3D打印的神奇,但从来没有真正上手接触过,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二维到三维的变幻,以及在立体图上增加新的元素,这些都让我觉得很有趣”。他和同学们用3D打印机制作五彩缤纷的多米诺骨牌;旁边的摄影教室里,“文艺范”的同学们已经煞有其事地扛起了摄像机,拍摄“久别重逢”主题的微视频,看到镜头里小伙伴们略显夸张的表现,同学们爆发出一阵阵大笑。在这项课程里,同学们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校园微视频。
除此以外,陶艺与雕塑、创意黏土、创意纸电路、纸艺家居等课程,都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龚铭告诉周到君,新学期开始,该中心面向区域内中小学,在下午16:00-17:30的课后服务时段,专门开发了20门丰富多样的课程,首批上线13门课程,供各校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作为试点,本学期第一轮课后服务课程,率先选取了距离中心较近的三所中小学:比乐中学、徽宁路第三小学和黄浦学校,由学校老师统一带队前来,课程结束后,家长直接在中心门口接孩子放学。
“执教课后服务课程的老师积极性都很高,在上了一天的通用技术课程之余,还纷纷主动报名加班,为区域内更多中小学生提供精彩的课程。”龚铭表示,希望孩子们在这些课程里感知快乐,并在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打开一扇洋溢个性的“兴趣之窗”。
据了解,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是上海乃至全国最早成立的劳技中心之一,曾三次获评全国先进劳技教育基地,承担全区初、高中的劳技学科教学,体现“玩、教、学、做”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实践基地。
在龚铭看来,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早已不再是多年前的“敲榔头”,孩子们对抖音微信感兴趣,就用校园微视频拍摄,引导他们培养理性的数字化态度;而可视化编程、无人机编队……更让孩子们在体验新兴技术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而这也刚好印证了中心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萌生技术梦想,且有技术素养的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