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1日至14日,上海将举办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并将在今后每年定期举办。日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透露,上海力争到2025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1.2万亿元。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已有1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020年,张江药谷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额超过300亿元,今年前8个月融资额已超过300亿元。
德勤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并购市场白皮书》显示,作为人才和创新中心最多的地区,长三角在中国的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尤其是药品和生物科技领域) 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致使更多资金流入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资本市场更青睐投资长三角地区的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公司。截至2021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共有190家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公司在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和中概股上市,是京津冀地区的两倍。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中国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并购交易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也正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投资者的“首选市场”,预计增长势头将持续高涨。
德勤中国财务咨询总监罗天健表示:
在制药公司寻求新型创新药物和数字医疗不断扩大发展的推动下,并购交易将持续加速增长。我们预测,受惠于医疗器械本土化发展、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增长(中国可在这一领域引领全球)、通过医院整合而创造的品牌化医疗服务集团,以及中国老龄化人口扩大导致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等,并购交易数量将持续上升。
2021年上半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的并购交易90笔,交易总额超过9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32%。并购交易主体并不仅限于传统行业参与者,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渗透行业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与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科技公司在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市场的投资超过了10笔。
而去年整体交易169笔,其中包括多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超大型交易,较2019年增长11.2%,交易总额达到213亿美元。除去超大型交易后,2020年交易金额比2019年增长45.2%。医药和生物科技细分领域占主导,交易合计106笔(医药58笔,生物科技48笔),占全年总交易数量62.7%,较2019年的86笔增长23.3%。
跨境交易去年共录得37笔,而2019年为24笔。这些交易中,20笔为入境交易,17笔为出境交易。国内并购交易数量小幅增长,达到132笔,2019年为128笔。
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及首次公开募股融资方面,《白皮书》指出,2020年相关交易金额达到138亿美元以上。医药和生物科技细分领域的交易活动有所上升,交易金额合计增长25.5%,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增长更强劲,交易金额大幅上涨42.4%。
德勤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主管合伙人简思华分析:
中国医药和生物科技细分领域并购交易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从‘快速跟进’向‘原研首创’模式的持续转变。与此同时,上海、深圳和香港针对未盈利公司的上市机制也推动了生物科技、生物制药以及医疗器械与技术等细分领域融资活动的增长。
除直接并购外,2020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市场跨境授权交易也强劲,共145笔交易,包括122笔引入式授权交易和23笔对外授权交易。2020年规模最大的引入式授权交易是君实生物与Revitope合作,探索新一代T细胞嵌合活化肿瘤免疫疗法;规模最大的对外授权交易是天境生物与艾伯维合作开发和商业化天境生物的抗CD47单克 隆抗体lemzoparlimab。在引入式授权交易和对外授权交易中,美国企业分别以转让方和的身份占前十大交易金额一半。
此外,2020年本地制药企业创新药物的对外授权增加,与2019年3笔交易相比增至23笔交易。这一趋势表明:1)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继续受到全球生物科技巨头的关注和投资; 2)在国际市场上对外授权能力已成为生物制药公司的关键竞争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曹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