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尽管是我35岁那年创作的,但实际上用了毕生精力去完善。”
9月28日,上海音协、影协新会员入会典礼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举办。
■吕其明
“七一”勋章获得者、 上海音协、上海影协顾问吕其明结合自身创作历程,为60名新会员上了“入会第一课”,生动讲述了他当年从接受管弦乐序曲《红旗颂》的创作任务到圆满完成的过程,寄语新一代青年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严于自律,勤于学习,悉心创作,勇攀艺术高峰。
35岁,他用7天写下了《红旗颂》
吕其明今年91岁高龄,《红旗颂》是他35岁那年创作的,只用了7天时间。
他说,《红旗颂》是1965年“上海之春”音乐会的一篇“命题作文”。
“接受这个创作任务,心情非常激动。《红旗颂》怎么写、写什么,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当时我思考了很长时间,要形成一个历史与现实、理智与感情的碰撞,我就想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切入点。”
据吕其明回忆,“创作《红旗颂》时,当年峥嵘岁月的一些生动的画面很快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一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士们举着红旗冲锋陷阵,一个倒下了,另一个战士继续拿起红旗冲上制高点的画面;是一幅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那面历史性的五星红旗的画面;是一幅十一参加庆祝游行,大家一起手挽手从天安门前阔步向前,高呼口号,热泪盈眶的画面;是一幅新中国建设一派热火朝天的画面——所以我选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开头的旋律,紧扣《红旗颂》的主题,又增添了奋发有力的进行曲节奏。”
■吕其明
吕其明用7天时间夜以继日的奋笔疾书,终于完成了管弦乐序曲《红旗颂》的创作。并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乐团联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他说,“《红旗颂》融入了我对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的强烈感情,是我一生为党讴歌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标题性的,普及性的,接地气的,雅俗共赏的管弦乐作品,没有高超的技巧,只有纯朴的情感。《红旗颂》这部作品能被广大听众所接受,所喜爱,所钟情,这是我的希望和追求,大家的认可与赞许是我最大的欣慰,也是对我最高的褒奖。”
吕其明说,“今年6月29日,我有幸荣获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的‘七一’勋章,十分激动,十分感恩,也深感受之有愧。7月1日 ,也有幸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并在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荣耀,深受教育。”
他感叹道,“其实我这一辈子,就是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用自己的笔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伟大的红旗,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他表示,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就是一部伟大的党,伟大祖国的赞歌。“6月29日,我伴着自己谱写的《红旗颂》乐曲步入了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当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多么熟悉的旋律,多么庄严的时刻,我感到无上光荣。”
“入党是我人生的起点”
1949年5月26日,吕其明进上海的时候还是一个19岁的文艺兵。
“一眨眼七十多年过去了,我生活在上海,上海人民养育了我,我深深地爱着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我的生命里融入了难以割舍的上海情结,上海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吕其明说,“在这里,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使我回想起,我的青少年时代曾有过四个梦想。”
他的第一个梦想是“小人小马小刀枪”;第二个是“小提琴梦”;第三个是“音乐梦”;第四个是“电影梦”。这四个梦想后来都美梦成真了。
“我深切地感受到,人生要有梦想,梦想就是人生的追求,要用百倍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做到了,这些梦都已美梦成真。我深感自己是一个幸运儿,也许就是美梦成真,才把我送上了最高领奖台。”
15岁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吕其明说,“入党是我人生的起点,从此确定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文艺观和价值观。决心把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和人民。”
坚持为人民而创作的信仰
面对年轻人,吕其明谈了三点体会:一是坚持为人民而创作的信仰,二是精益求精地去创作,三是做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他谈到,“我们创作的作品,不是用来孤芳自赏的,而是为了得到老百姓的喜闻乐见。他们的喜爱是我们的理想。人民喜爱什么?当然是真的、善的、美的,而不是假的、恶的、丑的。所以说,要创造真善美的作品,创作者自己要有真善美的心灵。狭隘的心灵,灰暗的思想,是创作不出打动别人的好作品。”
“所以,我们要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向民族文化学习,学习让我们聪明起来,让我们高尚起来,让我们不被名利诱惑,不会迷路或走弯路。一生能够安安静静而且干干净净去从事我们喜欢的创作工作,去创作人民喜欢的作品,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吕其明说。
■入会典礼现场
课后,吕其明向市文联、一大纪念馆、上海音协、上海影协赠送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颂》曲谱,这也是他这几年不断修订的最新版本。
入会仪式上,吕其明和上海市文联、上海音协及上海影协的领导为新会员颁发了会员证,上海音协的卢璐和上海影协的严屹宽代表青年会员,作了题为《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德艺双馨,做一名有责任担当的文艺工作者》的发言,也是对当前艺德行风建设的一个正面回应。
■入会典礼现场
随后,上海音协、影协的青年会员们合作演绎了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国庆的祝福;上海音协主席廖昌永独唱一曲《百年》,向党的百年伟业致敬。
本次活动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电影家协会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共同主办。
主办方表示,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在国庆前夕,把今年上海音协、影协新会员的“入会第一课”,放到党的诞生地举办,别有寓意。艺术的繁荣与发展需要薪火相传,在新的时代,如何传承老一辈文艺家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操守,修身守正,德艺兼修,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新风,创作出不负于伟大时代的文艺作品,值得每一位青年文艺工作者思考,也是他们走上文艺道路的必修课。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