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依托虹桥商务区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一核”对整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进一步深入,就要做强五个方面“核”的功能,进一步不断拓展提升,以此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和发展。
提升经济密度和产业能级,
进一步承接并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十四五”期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以提升经济密度和产业能级为出发点,重点发展商务会展等现代高端服务业,提升商务区显示度,大力发展资源配置能力强劲、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总部经济,着力引导临空服务、健康医药、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壮大商务区发展动能,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生态,支持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的全面建设。
此外,还将进一步承接并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全力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全市进口交易服务平台集聚。全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创建国家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发起成立长三角数字贸易促进中心。
全面强化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功能,优化拓展虹桥机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打造联通国际国内的交通新门户。商务区将形成高品质商务活动集聚区,提升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影响力,提升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推动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引进培育优质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与主导产业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和团体,探索建立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不断提升国际资源要素对接,
加强与南北拓展带的衔接联动
“十四五”期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要在国际资源要素对接,高端服务供给,总部经济服务等功能方面不断提升,强商务、强会展、强交通,真正形成动力核、“极中极”,才能更好构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
同时,也要架起“彩虹桥”,加强与南北拓展带的衔接联动,加大与长三角的协同联动力度,推动长三角产业联动、企业互动、资源流动,努力成为长三角区域畅通国内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
商务区则将着力提升长三角服务辐射能级,释放对内开放红利。商务区将推出“长三角特色服务”清单,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法律援助、国际商事仲裁等一系列特色事项领域,为长三角城市群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对接全球经济提供便捷可靠的服务支持。探索推进电子证照在长三角的深化应用,为一地认证、全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的各项改革开展试点。
高含金量政策措施落地率近80%,
有力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竞争力
目前,《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已落地23项,落地率已近80%。
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升级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设立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放宽外资投资性公司准入、支持开发建设主体IPO上市、推进REITs试点、设立长三角投资基金等5项。
深化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进博会支持政策常态化、文化领域扩大开放、养老领域扩大开放、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扩大免税购物场所等5项。
促进金融与贸易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新型国际贸易、试点“贴现通”业务、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6项。
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设立跨区域社会组织、医用设备配置、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设立全国招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设立境外仲裁机构、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支持外籍医务人员执业等7项,部分政策在全国也是率先之举。
这些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地,有力提升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特别是虹桥商务区的吸引力、带动力、竞争力和软实力。下一步,将在持续提高政策落地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政策获得感和实效性,不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把政策红利更好地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区域活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荀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