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近一月,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进行得如何?周到君近日走进宝山区月浦中心校,一探究竟。
分设“小月芽““金月芽”,兼顾普及和提高
与很多学校一样,月浦中心校的课后服务时间分成三个时间段,其中,15:30-16:30是作业辅导时间、16:30-17:30是社团活动时间、17:30-18:00是校级看护时间。
但月浦中心校与其他学校的不同点在于,其把五天的工作日“拆”成两部分——“4天+1天”,并为这两部分分别取了好听的名字:“小月芽”日和“金月芽”日。
“‘小月芽’和‘金月芽’是根据课后服务中的社团内容的难度和层次来分的。‘小月芽’日是周一到周四,是‘知识普及课’,报名的孩子们一般没有基础,属于初步接触阶段;而‘金月芽’日是在周五,参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并展现出了一定天赋或者能力,参加这个课程,是为了提高。”月浦中心校校长申永珍补充道,“为了做有益的补充,我们依然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课后看护服务,做到了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
周到君探访当天,属于社团的“小月芽”日。周到君看到,很多教室都坐着20多个小朋友,他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或是耐心地把纽扣一颗颗粘在图画上,创作纽扣图;或是坐在阶梯教室里面,欣赏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或是捧着一本书,安安静静地阅读;或是举着道具,在舞蹈教室里跳啦啦操;或是在车模教室里,遥控赛车模型……
“我在小月芽社团上花样跳绳课,在金月芽社团上武术课,都跟体育有关!上完这些课,感觉自己身体明显变得强壮了!”来自四3班的张瑾萱兴奋地对周到君说道。
其实,月浦中心校关于小月芽和金月芽的设想,不是最近才开始的,而是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教育理念成果。
“我们2015年9月创校,2015年10月就开始思考,如何让农村娃不出校门就能享受到免费的、优质的课程资源,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中,播种兴趣的种子。之后就有了关于‘小月芽’和‘金月芽’的设想。”申永珍介绍,她鼓励每个孩子都参加月芽社团, “我希望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展现自信、绽放光彩,成长为多才多艺的‘金月芽美少年’。”
周到君看见,每一层的楼梯墙面上,都贴着优秀的“小月芽”同学的照片,他们分别被称为“艺术月芽”“健康月芽”“勤劳月芽”“智慧月芽”“文明月芽”,“这五个月芽的概念,也是与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相呼应的。”申永珍介绍道。
校方希望承担更多责任,为家长减轻负担
“我们的学校地处上海北郊,家长们因各种原因,没有条件让孩子们上外面各种兴趣班;还有很多家长,甚至在放学后都没有时间看护孩子。因此,我们作为学校和老师,自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副校长朱斐介绍说。
申永珍补充道:“家长既然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用心呵护。我希望我们的小月芽,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发光的机会。”
“我已经有过两次红旗下讲话了!”张瑾萱告诉周到君,“而且不仅仅是我,很多同学都有过做小主持、荣誉升旗手、上台表演的机会!”这一切,被月浦中心校的老师视为责任和教育的“自然状态”。
为了和家长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家校携手、共育月芽,学校还把每周三设为家长咨询接待日,用一对一的方式,与有需求的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树立起一定的教育观,为他们解疑答惑。
“我们也是在与家长的不断沟通中,告诉他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了解家长对课后服务课程的需求。我想抓住每一个与家长携手的机会,让他们与老师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携手培育好我们共同的孩子。”
多才多艺的老师,才能教出多才多艺的学生
“学校刚刚开办,我就有个想法,就是希望我们月浦中心校的每个学生,都能够成长为阳光自信、多才多艺的金月芽美少年。几年来,我们也一直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着。现在的课后服务课程,正好进一步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我们很珍惜,也很努力。”
朱斐介绍,学校不大,只有五十名老师,但在课后服务课程中,每一位老师都“身怀绝技”,教数学的能教DI、教美术的能教彩泥、教体育的进一步教武术……
“多才多艺的老师才能教出多才多艺的学生嘛!”申永珍笑着表示,希望每一个孩子在课后服务课程中,都能得到体艺的滋养,都能够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乔一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