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文旅局全年工作的布署,为进一步激励民营院团创作和演出的积极性,在着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品牌活动中,助推对民营院团的创新发展,同时助力丰富五大新城的文化活动:
今天(2021年9月7日)至10月底期间,推出一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具有深厚群众根基的本土戏曲展演活动——“第二届上海沪剧展演月”(简称“沪剧月”)。“沪剧月”是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活动的扩展和延伸。市演协经过精心策划,围绕今年“建党百年”的主题活动,连续第二年重点推出该项活动。
今年正逢“建党百年”的特殊时刻,上海民营院团更加主动参与社会重要演出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演高潮:
几乎所有的主要沪剧团都排演了红色主题的大戏剧目;
几乎所有的沪剧领衔“花旦”、“小生”都担纲了红色剧目中的人物角色。
沪剧《早春》、《飞越七号桥》、《芦荡火种》、《银杏树下》、《回望》、《江姐》、《红灯记》等一批优秀原创和经典剧目醒目地为本届沪剧月增添了鲜艳亮丽的红色。
由此,本届沪剧月的内容更加饱满,剧目更加精湛,风格更加迥异, 演出更加好看。有幸提前得知本届排片表的老观众按捺不住喜悦之情,兴奋地互相转告:“一定要去看格,只只戏老灵格”。 沪剧的魅力在于此。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深受百姓的喜爱,她婉转悠扬的曲调唱腔深入人心,广泛流传。
受疫情影响,今年“沪剧月”采取推荐与邀请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剧目。最终选定10个民营沪剧团的19台剧目。在近二个月的“沪剧月”集中演出超过100多场。所有的团长众口一词:“以百场演出庆祝建党百年,是我们沪剧人的心愿”。
如今,上海民营沪剧团体的数量已高居各个剧种民营剧团之首。他们来自于民间,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百姓,在上海市区乡间的肥沃土壤上焕发勃勃生机,沪剧表演已成为上海演艺大世界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采访中,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举办本届“沪剧月”的重点目标是:“突出主题,重在示范,提升质量,推动宣传”。
主要活动围绕三个方面开展:
一是推动上海沪剧优秀作品的示范性和宣传力度,尤其对近年获奖的优秀沪剧扩大示范性演出;
二是推动演出到“五大新城”和城郊等基层举办沪剧演出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推动沪剧创作演出质量提高,组织沪剧月培训交流活动。
开幕演出惊艳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沪剧月今天(9月7日)的开幕演出十分精彩惊艳,多家民营沪剧团的“台柱子”联袂携手,齐展阵容,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举行一场“2021第二届上海沪剧月开幕演出暨优秀沪剧折子戏荟萃专场” 。
该场沪剧折子戏专场突出红色题材为主,充分展示上海民营沪剧团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的风格特色、艺术水平,重点展示沪剧一级演员和优秀人才为主的优秀沪剧唱段,展示民营院团近年来原创佳作的作品和唱段。这是一台沪剧饕餮大宴,给观众带来惊喜。
专场演出的阵容由上海具有代表性的7家民营沪剧团的“当家”小生和花旦组成,形成豪华的演出阵容。
包括:上海文慧沪剧团团长、著名沪剧演员王慧莉与国家一级演员杨音联袂表演红色题材沪剧《早春》的折子戏;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团长、著名沪剧演员沈慧琴表演的红色题材沪剧《飞越七号桥》折子戏;上海勤苑沪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勤表演的现实题材沪剧《银杏树下》折子戏;由上海彩芳沪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孙彩芳表演的《江姐》沪剧片段;由紫华沪剧团演出的沪剧《红灯记》片段以及新虹民乐沪剧团演出的沪剧《回望》折子戏等。
开展百场城郊巡演
据悉,在沪剧月期间,一批优秀的新戏将不仅在剧场演出,同时也在基层演出,重点在五大新城等远郊城区巡演。
在今年“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中获奖的文慧沪剧团《早春》、新东苑沪剧团《飞越七号桥》等示范剧目率先深入基层。
各家沪剧团组织了近二十台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沪剧赴五大新城以及城郊基层演出。
自9月上旬起至10月底,将在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五大新城及闵行等远郊的演出达到100余场。
大家都说,把好看好听的沪剧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这对推动沪剧创新发展为全国的大剧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立驻场演出评选
上海新东苑沪剧团是近年来参与沪剧创演工作积极性很高的一个以产业为经济支撑的民营剧团。为了支持本届沪剧月的举办,团长沈慧琴免费提供了由他们剧团经营的“慧音剧场”给各个参演剧团作为定点评选场地,使得沪剧月的参演剧目统一在“慧音剧场”驻场演出,解决了各个剧团由于受疫情影响剧场不确定性的演出排片问题。
开展培训交流活动
据悉,本届沪剧月特意邀请沪剧名家茅善玉等参与“沪剧月培训交流活动”,重点提高沪剧创作表演的质量,为将上海沪剧发展为全国的大剧种而共同努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