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浦东将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目标把浦东新区建设成为引领知识产权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高地,打造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标杆。
《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近日正式发布,作为全国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试验田,浦东将深入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分阶段建成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规划》明确:
到2022年,“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具有浦东特色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基本建成。
到2025年,知识产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促进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建成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在指标设置上,《规划》围绕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替换“十三五”期间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意味着浦东知识产权工作从“量”向“质”的转变。三大核心指标均要求实现“翻一番”: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件以上,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专利国际申请(PCT等)数量年度突破1000件,较“十三五”平均水平翻一番;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成功案件数达到650件,较“十三五”平均水平翻一番。
之所以在“十四五”期间立下如此目标,既来自与浦东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也来自“十三五”时期所取得亮眼成绩所赋予的底气。
整个“十三五”时期,浦东率先建立“四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知识产权五大功能性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四轮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初步形成,探索构建“五位一体”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机制,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和文化水平得到创新提升。
截至2020年底,浦东新区专利申请量达18.4万件、专利授权量达11.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3.4万件。浦东新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0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十三五”设定的数量指标全面完成。
为了实现“打造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标杆”的目标,浦东将推进“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现代化”、“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释放知识产权经济价值”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同时,还将重点推进包括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上海知识产权国际枢纽港建设等六大项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浦东还将结合“引领区”建设,着力知识产权“全链条”升级。通过开展专利复审无效案件多模式审理试点,专利权评价报告预审服务试点,发布《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工作实施办法》,不断开发知识产权风险综合保障险种,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汇水蜜桃”保护示范区……浦东贯彻落实《引领区意见》关于知识产权的举措已经逐步开展。其中《引领区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浦东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目前已初步形成工作方案,旨为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布局完善、风险防范、纠纷应对、信息指导等综合服务,提升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