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7年 同济人赴贵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累计捐款30余万元

七月中旬,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与民盟上海美联总支书法支部来到贵州省赤水市,开展“七十年长征精神心系红色赤水情,一百载同心向党共筑交通强国梦”主题社会实践。

据了解,今年支教时间从7月12日持续到7月16日。支教的学校分别是赤水七中、元厚小学、板桥小学、桂林小学和五星苗寨前进民族双语小学。能够与当地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时间,支教队员们都格外兴奋。

“我希望能在这几天的支教时间里,通过给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引导生在大山里的他们培养更加远大的理想抱负,走出大山,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同济大学硕士生苏月同说道。

在题为“站得高,看得远”的课堂上,支教队员傅雪松带领孩子们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同时,作为国内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名列前茅的院系,同济交通学子们还带来了自己的专属课程——交通畅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支教活动,上海市民盟美联书法支部主委吴叶舟先生及他的爱徒年仅10岁来自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的薛皓予给几所学校的小朋友带来了精心准备的书法课程。

薛皓予担任书法课的助教,小薛老师虽然年纪小,却已经学习了三年多书法,已经能写出一手好字,他在课上帮助吴老师分发笔墨纸砚,并现场展示了自己的书法学习成果。课堂上,吴老师从象形文字甲骨文讲起,通过对鱼和禾等象形文字的解释,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到了中国文字的造字规则,感受到了汉字的伟大魅力。

吴老师为了让所有同学看清楚,在黑板贴上了不同字体的“腾飞”、“崛起”,以供学生自由临摹。最后,大家都骄傲的拿起了自己写的“腾飞”与“崛起”,对山里的孩子来说,这两个词语,既是激励,也是祝福。课后,吴老师和小薛老师与赤水七中的学生就书法相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同学们都很热情积极,两位老师也知无不答,言无不尽。

吴老师很欣慰能够看到孩子们对传统书法产生的浓厚兴趣,并表示会将这个活动继续办下去,为更多孩子打开一扇属于书法的理想之门。

小薛老师还与赤水七中同学进行了友好的结对,并捐出了自己上万元的压岁钱,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这些山区里的孩子更好的学习。

由吴老师、小薛老师连夜书写的精美书签,“博雅”、“览”、“学无涯”等美好祝愿都寄托在书签之中。他们把这些作为礼物,给每一位学生送了一张。除此之外,小薛老师还给每位同学准备了文具作为小礼物,分发给每位学生。

“这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就像是一束光,照进了山区孩子们的世界,也鼓励了他们去探索更加多彩的世界,希望今后孩子们能够越来越好,走上自己希望的道路。”吴老师说道。

另外,支教团队一行人还来到海拔千米之上的五星苗寨,与前进民族双语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共舞。

虽然山里的这所学校很小,但在这里,孩子们的梦想被插上翅膀,它存在的意义无法替代。学校设立之初,仅有1名老师和6名学生,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三个班,教学屏幕、体育设施、各类图书走进了苗寨,前进民族小学的教学环境在逐年改善。

“今年我们还带来了同济校友王先生捐助的6.76万元奖助学金,慈善捐助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希望结合同济优秀校友为孩子们的未来贡献同济人的力量。”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学生党委副书记王同宇老师介绍,这么多年来,同济大学已累计捐款30余万元,而且在持续增加。这些捐款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个数字,而是同济大学师生对赤水这片土地十多年来的热爱与坚守。

截至目前,同济交通学子重走赤水红色长征路、扎根乡村支教事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延续了17个年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