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卖白兰花的阿婆为啥不理人?揭秘北外滩来福士网红“时光之门”里的真真假假……

“阿婆,你这个白兰花多少钱一朵啊?”

“阿婆,阿婆你怎么不理人啊?”

“这个阿婆,好像‘不太对’。好像是个‘假人’!”

开业不到一周,北外滩来福士已经成为近期沪上购物中心不折不扣的“人气选手”,位于地下2层的城市集市主题街区还原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弄堂”,成为了很多市民蜂拥前来打卡的主要目的地。

在这里,卖白兰花的阿婆不理人,报摊前的老板只埋头看书;但卧室玻璃柜里的大哥大真的是摩托罗拉牌的,连“狮子果壳箱”的年纪可能都比你大……

记者特别采访了街区策划团队的核心人物,让他来为大家揭秘这道“时光之门”里的真真假假。

白兰花阿婆、茶叶蛋奶奶都是“假的”

自上周六北外滩来福士正式开业后,朋友圈里就能频频刷到城市集市中对30年前上海弄堂的还原场景。张先生的太太在朋友发的照片里注意到,现场设置了一个卖栀子花、白兰花的摊头,想着最近申城气温持续走高,炎炎夏日在衣领别上一朵芬芳馥郁的小花是自小的习惯,便给张先生派了一个“买花”的任务。

上周日傍晚6点30分,张先生排了老长的队伍终于进入了集市,在入口处右手边的小超市旁,找到了白兰花摊位。

向“白兰花阿婆”询问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反馈,直到听到身旁的顾客尝试着触碰了一下阿婆的手背后发出的“假的、假的”的感叹,张先生才意识到这只是一尊仿真的人物蜡像。

“因为阿姨戴着口罩,脸部露在外面的部分不多,再加上上了年纪的人皮肤本来就不太有光泽,所以乍一看就觉得这真的是一位正在售卖白兰花的阿婆。这样的人物形象也和周边的场景特别搭。”

记者今天中午再次走访城市集市发现,除了“白兰花阿婆”这一处“蜡像打卡点”,“阿二头饮食店”旁还站着一位“茶叶蛋奶奶”,系着的围裙上印着“上海华丰毛纺厂”等字样;

13路车站站牌下的书报摊前坐着一名身着工装的“卖报人”,背后书架上摆放着的《青年文摘》、《读者》等竟然大都是1994、1995年出版的杂志。

顺着人流一路往前走,路过用四块砖头充当拦网的乒乓球桌,再往前就看到了以熊猫盼盼为主角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主题漫画墙,耳边刚好响起了《家有仙妻》的主题曲《失恋阵线联盟》,恍如隔世。

主题街区70%的老物件都是“真的”

即使是工作日的午后,城市集市依然人潮汹涌。最近,商场每天一开业就要启动相应措施,对想要进入集市的顾客进行限流。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夸张的时候,排队等候的队伍可以一路延伸至接近12号线地铁站的入口处。

大客流、高人气体现了消费者对全新亮相的购物中心的肯定,也体现了大家对这一能够触动心弦的沉浸式体验、消费模式的赞赏。

让记者意外的是,这个主题街区最核心的主创竟然是一位“90后”,生于杨浦、在虹口长大的林涛抱着初中时产生的“还原外婆的家”的异想天开,最终在虹口提篮桥片区描绘出了一幅特别的怀旧时代画卷。

从概念雏形到最终呈现,整个街区的筹备时间大约也只有半年多。但顾客现场看到的所有布置陈设中,至少有60至70%都是原汁原味的“老物件”。除了部分难以还原的路灯、路牌、变压器是做旧仿制的,街区中大到房屋的门、窗,小到卧室玻璃柜里放着的摩托罗拉大哥大,大多均为主创人员自己收集、或是在周边动拆迁时保留下来、经过消毒后展示的,连街角处的一个“狮子果壳箱”也是林涛专门从无锡的一名收藏者处购买所得。

而给张先生带来惊喜的蜡像,也是策划团队为了让市民游客在游览时更有代入感,特别请人定制的。

事实上,热热闹闹的主题街区中还隐藏着很多有待大家发掘的小细节、小心思,例如广播中播放的背景音乐全都是90年代热门的港台金曲或是动漫插曲;除了入口处的两处全息投影,街区内还有4个代表着上海变迁的动画视频“躲”在门窗后;若是在卧室或“灶披间”里静下心来,或许你就能隐约听到熟悉的上海话闲聊——这些,都是林涛和同事在1994年播出的由潘虹和刘青云主演的电视剧《股疯》中截取的对话音频片段。

林涛说,在筹备的过程中,整个团队把《股疯》和《七十二家房客》翻来覆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

更多记忆中的玩具、零食未来有望在此“重生”

截至到目前,全上海范围内已经布局了有8个城市集市,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下,主创团队也在“人文情怀”的主题上不断探索挖掘。

大自然的温度体现在四季交替之变,而城市的温度则更多地展现在人文关怀之美。本身从事和商业地产相关职业的林涛认为,如今商业同质化已经日趋普遍的情况下,大家都在不断地思考如何破局,但常常都会因为经费、装修等等问题而束手束脚,即使引入了重量级的美陈造景、体验场馆等,其实际效果也有待时间的验证。反倒是此次主题街区的意外走红,让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意识到,城市空间与市民、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情感的衔接上,触碰到人们记忆中最柔软的部分才能产生更强大的共鸣。

记者获悉,北外滩来福士的城市集市主题街区之后也有望迎来扩建,除了设置专门的小剧场,将目前“快闪式”的滑稽戏表演固化下来,也正在考虑接下多个老字号、老品牌投来的橄榄枝,让更多已经停产、消失了的零食、玩具、冰淇淋在主题街区里“重生”。

林涛最近忙里偷闲都会去点评网站上刷刷大家的评价,看到很多网友都会把主题街区称为上海的“文和友”,“我也看到有一条评论说的特别好:这不是‘上海文和友’,这是‘我们的家’。”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谢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