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以后不会残疾,感觉走路都是开心的。晚上睡不着,想了很多事,有病在家的老母亲,我以后的生活规划,都跟这次雪中送炭息息相关……”近日,一封感谢信寄到了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落款人是小王,家住东北偏僻农村,母亲身患重病,为了还债,他只身一人来沪打工,与几个陌生人在酒店内合租了一个房间,原本想用一己之力撑起家庭重担的他却意外成了一起故意伤害案的被害人。
▲配图,图文无关
小伙出租屋内被桶伤
2021年3月11日17时30分许,同租室友21岁的邓某与小王因关窗事宜发生口角,脾气火爆的邓某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就朝小王捅去,顷刻间小王头面部、手臂、地上都是血。
经其他室友报警,邓某当场被抓,小王得以被及时送医救治,但其右上臂桡神经损伤构成轻伤二级,鼻出血、体表创及瘢痕分别构成轻微伤。轻微伤的愈合还算顺利,但小王右手臂桡神经断裂,不仅活动受限,还需要神经移植修复术等治疗,这对于从事厨师工作的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原本因病致贫的家庭顷刻间雪上加霜。
邓某虽然当场被抓,但他本身居无定所,也无固定职业或收入,无力赔偿被害人。为了不贻误手术时机、避免远期功能障碍,小王不得已自己先行支付了3万余元手术费。
5月13日,邓某涉嫌故意伤害罪的案子移送至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金霞审阅了全案卷宗,了解了小王的伤势情况、家庭状况、治疗进展等,多次与邓某及其家属沟通。
身陷囹圄的邓某虽认罪认罚,但对向小王作出经济赔偿有心无力,邓某父亲因恨铁不成钢,也一口回绝了代为赔偿的询问。
紧急启动司法救助帮助被害人
金霞想到了司法救助,院第六检察部收到线索后,第一时间启动初审工作,并及时联系小王,向他传递了司法救助的相关信息。5月27日,小王向静安区检察院申请国家司法救助。
随后,案子到了检察官宋宪琳手上,得知小王在沪举目无亲,手连筷子都拿不住,吃住也成问题,且若错过当前黄金康复期可能会致其右臂终身残疾,宋宪琳决定急事快办,及时向部门负责人、院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
经审查,认为小王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可以依法予以救助,静安区检察院遂于5月31日正式受理此案,6月1日作出给予小王司法救助金人民币1.5万元的决定。
第二天,当宋宪琳打电话给小王,告知其可以安心进行康复治疗时,淳朴的小伙子哽咽了。
“能在黄金期康复,就不会终身残疾了。这让我扫除了悲观情绪,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宋老师的及时来电,快速处理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细心、热情和善良,静安检察院的人文关怀,让我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小王在信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 荣思嘉 苏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