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华诞,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上海戏剧学院精心打造,上海戏剧学院与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联合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国士》于7月1、2日在上戏实验剧院上演。
《国士》截取了黄炎培自1903年至1949年间的几个人生片,以“黄炎培三别上海”来串联故事,勾勒出这位爱国民主人士和教育家的生命历程。所谓“三别”,一别是1903年黄炎培被清政府以革命党罪名逮捕入狱,获得营救之后被迫前往日本流亡;二别是1927年蒋介石以“学阀”之罪蓄意暗杀黄炎培,黄炎培避居大连;三别是1949年黄炎培受毛泽东之邀,前往北京共商建国大业。三别上海,三种况味,从弱冠之年到古稀之岁,黄炎培的爱国之志从未动摇。本剧通过讲述他追寻民主建国梦想的故事,揭示这位国士的伟大情怀与高尚人格。
之所以选择这黄炎培这一角色作为本剧的主角,导演董健说:
首先因为黄炎培先生本身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为拥护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而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次,以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视角展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真理,英勇斗争,凝聚人心,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成立新中国,更能令观众感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
对于剧名“国士”二字,本剧总顾问,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先生这样解读道:
“国士”一词,应有多重解读,其一黄炎培兴办教育,明知重重阻碍,却坚持勇往直前的态度,这便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其二黄炎培追求民主事业,协助中国共产党民主建国时具有视死如归的精神,黄炎培之子黄竞武牺牲在上海解放前,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样的精神才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国士》主创团队汇聚了一众上戏“实力派”,该剧制作人纪辰介绍道:
本剧编剧戏文系副教授李世涛、校友编剧陆放几易其稿,为戏剧后期的排演提供了强有力的文本支撑。导演董健,电影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民主建国会上戏支部主委,三年前便开始了该剧的前期创作,深入研究黄炎培的人物事迹,令该剧更具文艺底蕴。副导演夏逸石在近半年多的排练中,与演员一起研读剧本,打磨话剧;担当该剧舞美/多媒体设计的郭金鑫,是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大型黄浦江光影秀的多媒体总设计,他在该剧的舞美设计上,用简洁而富多变的流动布景,配合虚实结合的影像,营造出《国士》独具的历史沉淀质感;服化设计范丛博深入研究历史,从清末到民国再到建国前夕,其设计在注重史实的基础上极具艺术美感。此外剧组也有幸邀请到表演系老中青三代老师,余忠、郭易峰、王圣越、薛光磊、王仁果等倾情出演,此外电影学院主持专业教师张大鹏也是该剧演员之一。上海音乐学院王南南老师担任音效设计。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为本剧的主题曲作词。
《国士》的排演也让全剧组重回那段激荡的岁月。在导演董健的带领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8级、19级、20级的学生以及电影学院、创意学院的研究生们研习史料。《国士》剧组融思政入戏剧,赋戏剧以思政,感受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人士高举革命旗帜,于黑暗中点亮微光,于绝望中寻找希望,为信仰、使命燃烧自己成为全民族灯塔的精神,让当今的青年了解如国士黄炎培的风骨,接过先辈的接力棒,这也正是话剧《国士》的创作初衷。
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类院校,近些年来,上海戏剧学院多次对红色戏剧做出多元化尝试,打造了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军歌》《师之道》,大型交响舞蹈诗《黄河》,大型原创朗诵剧《黄炎培》等。学生通过对红色作品的排练,不仅可以对专业技能进行探索和学习,更可以深入了解历史,在思想和心灵上获得了回顾历史、不忘初心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此,导演董健说道:
“我们希望通过《国士》这部文艺作品来反映、弘扬先辈们为振兴中华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与其说是我们创作了《国士》这部话剧不如说是伟大的时代孕育了这部作品,而这部作品也反映和记录着伟大的时代。”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国士》为中国共产党庆生,希望通过该剧,让年轻的一辈重温那段属于共和国的峥嵘岁月,铭记每一位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让当今的青年接过先辈的旗帜,做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