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卫红:揭秘红色专线车的幕后故事,回忆投身旅游事业20多个“春秋”

过去一个月,上海的马路上多了一道红色的靓丽风景。一辆辆“中国红”色调的专线巴士穿越上海的三个街区,串联起了几大重要的红色地标。

这一批新巴士的全名叫“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专线车”,周卫红作为春秋旅游的副总经理,和同事一起把关了专线车项目前前后后的所有细节。

6月29日,新闻晨报记者在这辆专线车上,从五卅运动纪念碑站始发,完成了一场红色之旅的直播,周卫红是全程参与的嘉宾之一。

直播还没有开始,她身边就已经围着一圈热心市民了。

“但凡有人对这辆车或者站牌感兴趣,我就随时随地忍不住要介绍。”关于这辆车,关于文化旅游,关于上海,周卫红想说的太多。

周卫红在直播中

01

这件事情如果做不好,丢脸的不仅是个人,可能也不止“春秋”,而是会影响整个上海的城市形象。

今年6月初,上海市中共一大纪念馆、二大会址纪念馆和四大纪念馆作为一个整合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周卫红负责的红色专线车项目,就是在创评初期,为了打造景区串联交通应运而生的。

开设一条新的红色景区专线,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行车路线。起初,团队成员提出了很多设想,预设了包括多伦路在内的10个经停站点,希望覆盖黄浦区、静安区和虹口区的更多红色地标。

但为了保障景区专线车在三大纪念馆景点间的高效直达,最终站点被缩减到了5个。从五卅运动纪念碑站出发,途径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经停南京东路站,最后前往虹口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

“首先要保证站点周围是富有红色资源的,能够代表上海的红色文化。其次也要考虑公共交通的便利性,游客下了地铁公交,能很容易地找到我们的专线车。”周卫红介绍了站点设立的标准。

很多人或许会疑惑,明明是连通三大纪念馆的景区专线车,为什么始发站并没有设立在中共一大纪念馆?

“人们都知道中共一大与上海的紧密联系,对中共一大纪念馆也不陌生,但他们对五卅运动和五卅惨案就不一定有同等程度的了解了。南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但游客们是否知道,现在的南京东路766号泰康食品公司门前就是当年五卅惨案的发生地,而五卅运动纪念碑就在人民公园旁呢?”

起始站靠近人民广场地铁站,附近公共交通四通八达,专线车从这里出发,既能很好地向市民和游客讲述那段对上海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人阶级革命历史,也能让他们更便捷地前往接下来的各大纪念馆参观。

周卫红说,这一站的名称是经过认真讨论并最终确定的。她希望红色专线车以此为起点,在仅有的一个半小时路程里,尽可能地介绍上海鲜为人知的红色印记。

除了线路设计,周卫红对于车内广播讲解词的录制、站亭站牌甚至车内设计也都进行了严格把关。

既涉及史实,又要故事生动,还要考虑配合行车时间和沿途景点,大到讲解词的内容,小到广播里讲解朗读的速度都在周卫红的关注范围内。

“我们找了专业的播音员来进行讲解词录制,他的声音要正,不能太柔情。要娓娓道来,朗读速度还要考虑行车时间做合理分配,要求挺高的。”

作为景区专线车,这辆红色巴士不仅承担着讲述红色历史的重任,也有着向四方来客传播上海红色文化的使命。

“这件事情如果做不好,丢脸的不仅是个人,可能也不止'春秋',而是会影响整个上海的城市形象。”周卫红解释了自己如此“细节控”的缘由。

在直播节目中推介红色旅游的周卫红

02

我是无党派人士,但是对红色旅游也给予了很多关注。可能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大约都有一些家国情怀。小时候受的教育让我们知道要有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中共四大纪念馆站牌竖立后(四川北路绿地公园),专线车进行了第一次内部测试。

红彤彤的双层巴士停在站点上,立即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其中不乏一些老党员。当他们听说票价是20元,立即说:“这个价格,我们可以组织居委会退休的老同志来坐。”

周卫红当时就在现场,“我还记得那天是清明节假期,听到老人们这么说,就觉得自己做了对的决定。”

因为最初在讨论车票定价时,团队成员一度担心,20元的票价是否会对盈利带来挑战。毕竟大多数城市旅游观光车的票价都设定在40-50元左右。

但周卫红认为,红色专线车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因为乘客大多是普通市民和游客”。

“我们花那么大力气去做这件事情,如果因为车票贵了,很多人不舍得来乘坐,就没有机会去了解那么多红色纪念地的信息了。上海有那么多红色资源,那也是我们的城市精神。”

周卫红在站牌前介绍红色专线车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包括红色专线车在内,春秋旅游已经推出了超千款红色旅游产品。截至5月底,春秋的红色旅游已经组织、接待了超过6.5万人次。截至6月底,已经有超过1.5万名市民游客乘坐过红色专线车。

周卫红说,希望这些红色产品不仅仅局限在今年,而是应该作为未来上海的新时代网红,吸引人们随时随地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周卫红骨子里有着浓浓的红色情怀。“也许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有一些家国情怀。小时候受的教育让我们知道要有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周卫红在红色专线车上

03

我一直觉得人不能只为了自己活着,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也希望能回馈社会一些什么。通过做公益,会觉得人心变得越来越干净。

工作之外,周卫红的社会责任感甚至也延伸到了个人生活里。

2011年,她和朋友一起前往新疆帕米尔高原,在《冰山上的来客》拍摄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开启了一场私人旅行。

而那一路的见闻,让周卫红萌生了做公益的想法。

“从喀什到塔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00多公里的路,驱车9小时才能走完。当时的塔县还是全国贫困县,整个县城只有两条街,1个小时就能全部逛完。6月上旬还没到暑假,草场里却有很多放牧的孩子了,可见当地辍学率很高,很多年轻人都不会说普通话,我们的沟通全靠翻译。”

就在当年,周卫红个人通过塔县边防大队助学了一个漂亮的塔吉克族女孩——古丽阿娜尔,当时女孩还在上一年级,被周卫红亲切地称作“我的塔吉克族女儿”。

周卫红与古丽阿娜尔合影

从第一位小古丽开始,周卫红资助的学生人数不断扩大。周围的同学朋友也纷纷加入,与她一起开展公益活动,他们给这项活动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温暖·帕米尔。

2015年,周卫红发起的公益组织——上海爱啦温暖公益服务社正式成立,继续推行温暖·帕米尔系列公益活动,并与塔县教育局合作,开始在当地设立奖学金,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

2015年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女孩古丽夏提后来在大学里学习法律专业,毕业后进入了塔县财政局工作,刚刚结婚。2016年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女孩阿伊苏鲁,现在已经是塔合曼小学的一名英文老师了。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周卫红和爱心人士在温暖·帕米尔公益项目上,已经投入了近200万资金。

去年年初,塔县终于退出了国家级贫困县序列。“看着孩子们越来越优秀,气质也慢慢变好,我真的很欣慰。”周卫红说。

左一为古丽夏提,右一为阿伊苏鲁

04

每一次我在听闻老一辈的先进事迹时,都会深受感动,获得一些人生启示。一个国家曾经遭受那么大的磨难,都还能顽强挺立。那么当我们自己的人生遇到挫折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坚持下去呢?这或许就是红色教育的意义。

从1995年加入“春秋”算起,周卫红已经在旅游行业坚守了26年。原本她是打算在50岁这一年早早退休,好好享受生活的。

然而,2020年疫情的突然来袭,让旅游行业开始面临巨大挑战。周卫红决定留下来,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公司还有几千号员工需要这份工作赖以生存呢,我没有理由临阵脱逃,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疫情爆发后最初的两个月是企业最艰难的时刻,当时的数据显示,春秋旅游为游客免费退票25万人次,因为疫情损失超过4亿元。

为了帮助公司稳定度过难关,包括周卫红在内的高管们连续数月不领薪水,公司股东也暂时不领分红。

失去了出境游部分的盈利,周卫红带领团队开发国内旅游产品,将重点聚焦在本地游和周边游。

比如以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经典马路为核心,春秋旅游打造了微游上海系列产品,由公司导游亲身参与路线设计和讲解。

从去年3月20日第一个微游项目开启到11月,游客数达到5万人次。既有效帮助人们了解上海,也填补了员工的收入。

周卫红说,今年公司的运转已经慢慢向好发展了。

未来,春秋旅游还会推进研学旅游项目,面向中小学开展航空相关趣味课程。既拓展了公司的业务,也能让孩子们更直接地了解航空领域,可以在未来做职业选择时少走弯路。“别像我们小时候,填报志愿的时候除了父母的职业其他都知之甚少。”

05

人生哪有一帆风顺呢?但是旅游是个美好的事业,再多困难也阻挡不了诗和远方。

当年因为没有弄懂志愿填报规则,原本成绩不错的周卫红与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擦肩而过,被填报的最后一个志愿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提前录取,还曾一度为此郁郁寡欢。

“但正是因为我们那一届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经历,学校格外重视,给我们配备了最好的师资力量,还提供了丰富的选修课,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

当时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正华就曾作为外聘教师,在校内开设了一门“旅行社管理”的课程,周卫红这门课的成绩全班最高。

毕业后的她在一家外企拿着不菲的薪水,两年后,收到老师的邀请,周卫红便正式加入了春秋,回归本行。从此,自己的老师变身领导,周卫红再也没有离开。

“当时加入春秋,工资其实相较之前是有所下降的。但因为领导就是自己老师,也不好意思谈涨薪,就还是老老实实干工作。可能正因为这一点,自己反而得到了极大信任,后来随着工作的展开,慢慢地待遇也就提升了。”

回顾过去的二十多年,周卫红坦言自己也经历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时刻,“人生哪有一帆风顺呢“。不管是个人成长路上的小插曲,还是职场中意料之外的难题,周卫红都选择随机应变,迎难而上。

岁月和经历给了周卫红如今宠辱不惊的强心脏,却依旧不改年轻时的拼劲。

“来到春秋之后,老领导对待工作的细致认真令我一直印象深刻。当年质量监管还没有那么信息化,她会仔细看过每一项之后在纸质报告上认真用笔做批注。”多年以后周卫红也开始分管公司安全质量,对细节的专注倒像是某种传承。

如今周卫红依然保持着一周六天的工作量,仔细跟进每一个大大小小项目的展开。

采访当天刚好是一个周六,她上午早早地赶往红色专线车起始站的现场,只为确认和银行合作的数字人民币有关活动进展是否顺利。

几乎每天早上,周卫红都会泡一壶好茶,把新鲜的花插在办公室的花瓶里,再抄一首诗发在朋友圈打卡,并配文:“早安,亲爱的世界。”

采访当天因为太早出门,书法断更了一天。“超过九点我就不发了,因为就不是早安了。”

每天的空余时光,周卫红还有读英文原版书的习惯。“我最近在读《习近平的治国理政》,里面有很多时政词汇的用法都值得学习。我会先精读查词,再通读全书,一本书通常要读好几遍。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读书是很好的解压方式。”

周卫红的书架一隅

每年,周卫红也都会和闺蜜一起出游,像一个游客一样体验美景美食,顺便也能了解各地的文旅行业最真实的情况。“旅游终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即使中途有再多的困难,也都抵不过诗与远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