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上海的石库门里,开天辟地。
敢为人先、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动力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的活力之本。
100年来,这种精神,亦成为上海精神的一部分,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的道路上,始终熠熠生辉。
纵观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便是这种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最好的延续、继承和发扬。
赵启正,从浦东新区(筹)工委书记、筹委会主任,到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从1992年10月到1998年1月,他的命运和浦东紧紧相连。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从上海的石库门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再到天安门的开国大典,依靠的是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树正确的旗,走正确的路。浦东从昔日的“烂泥渡”发展成为国际一流金融城,靠的同样是高瞻远瞩的决策、规划和战略。
浦东大道141号,曾经的浦东开发办公室,记录下整整一代人的汗水与心血。那张陪伴赵启正度过无数个日夜的旧沙发,如今成为历史见证,留在了浦东开发陈列馆。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这句话,曾深刻地印在每一位在浦东大道141号工作的“拓荒人”心中,不仅源于它被张贴在食堂的醒目处,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多人合用的办公桌上,放着大小不等的地球仪。
“浦东开发是面对世界的。我们应站在地球仪旁观察浦东,而不是站在上海观察浦东。”
赵启正如此解释。
△赵启正
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要“面向世界”“后来居上”,因此在进行规划时,提出了不是“中心开花,四周扩展”的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开发区模式,而是采取总体规划、功能开发、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方式,这也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这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决策背景。日后,也成为了浦东开发开放成功的一个最显著特色。实践证明,这一决策不但高瞻远瞩,极大地发挥了开发区的内驱力,更为日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无比扎实的基础。
时光飞逝,这种不同于传统“摊大饼”式的多层次发展模式,至今,仍深远地影响着上海这片热土。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上海要以建设嘉定、青浦、奉贤、松江、南汇五个新城作为未来上海建设的重点区域,打造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重要的增长极,无疑将为嘉定、青浦、奉贤、松江、南汇这五个传统意义上的郊区注入强大的发展新动能。
从地图上看,这五个新城就像一串珠链环绕着上海市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城的发展也将纾解中心城区空间不够、资源集中等现实问题,“先手棋”带动“后发招”,等待上海的会是手拉手、肩并肩的协同发展。
你们说到做到,投资者才有信心
一群敢为人先的创业者,用自己的理想与专业,团结起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是建党的写照,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写照。
如今,漫步陆家嘴,摩天大楼林立。但在“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年代,要让浦东实现后来居上,引入外资必不可少。
1993年的浦东,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元人民币,除了发工资和补贴公共资源外,就没剩多少了。因此,开发浦东必须挖掘一切资源,尤其是要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浦东市场。
△赵启正
浦东?在哪里?是什么地方?最初进入浦东的外商投资者,除了个别人对浦东有清晰的概念,大部分的人都会提出类似的“灵魂三问”。
于是,不遗余力地介绍、推介浦东,成为了赵启正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一天内接待十来批外商考察团,站在模型前介绍浦东开发的宏伟远景。
“浦东这架飞机即将要起飞,赶不上这趟,下次不知道要等多久。”
他的宣介,永远充满热忱与自信。
对内,赵启正常对工作人员强调,
“如果你不能放下稿子讲浦东,说明你还没有用心思考浦东开发的眼前和明天。”
也就是说,作为浦东开发的参与者和宣传者,一定要常做功课,只有把浦东的方方面面清晰地记在脑子中,才能保持创新的激情和勇气。
1996年7月1日,日本八佰伴国际集团总部从香港移师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赠送给对方一幅企鹅图。因为,八佰伴总裁和田一夫曾在多个场合说,自己是一只先下水的企鹅,水温合适,后面会有成群的企鹅跟来。
事实证明,这只勇敢的“企鹅”选中了一片合适它的水域:八佰伴开业当天就有107万人次的客流量,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在很长时期内,长期霸榜单体百货公司的销售冠军。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作为陆家嘴的地标之一,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往。它的背后,既是一个筑巢引凤的结果,也是一个说到做到的故事。作为日本知名的地产商,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森稔先生先是在陆家嘴建了森茂大厦。
规划中的陆家嘴地区高楼林立,但高楼间的城市“绿肺”——陆家嘴绿地却不得不提,这个在寸土寸金陆家嘴核心区的绿地,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最终的建成,既让森稔看到了浦东的“敢舍敢得”,也让他体会到了浦东的“说到做到”。于是,他再度投资建设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并克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干扰,建成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楼。
“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说这话的基辛格博士十分关注浦东的发展,也曾对赵启正说过类似的话:
“浦东开发最宝贵的不仅仅是建造了那些高楼大厦与高科技工厂,而是你们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国际公共关系,你们讲究信用,你们说到做到,投资者才对你们有信心。”
滴水湖畔,“最强大脑”集结
共产党人的担当和奋斗,无论在何时,都不会过时。
回首看,人们总习惯忽略困难记住美好。可事实上,在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后,外国舆论并不友好:“你们有能力开发吗”“你们这是口号还是行动”“你们是在转移注意力吗”……其中,就有货币学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正是出自这位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之口。他甚至给出这样预言——浦东开发可能是个“波将金村”。当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有个大臣叫波将金,他造了一个只有外墙的村庄来欺骗女皇。“波将金村”也成了一个国际大骗局的代名词。
1993年,浦东在全国率先采用国际招标、咨询形式,完成了陆家嘴中心地区规划。无论是开发战略、开发步骤还是开发项目,都纳入了世界经济轨道的范畴内通盘考虑。
1.7平方公里的陆家嘴金融核心区,起初规划420万平方米;等到建造时,建筑商有可能多盖半层一层,结果达到470万平方米。
“这么大的地方,建了这么多年,面积基本上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没有任何一个豆腐渣工程,没有任何一栋楼盖完了空着,也没有任何一栋楼还没用就得重盖。总体还是十分精确的。”
除了规划意识上的领先,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由赵启正提议,浦东新区设立了“三条高压线”:第一,领导干部不准直接与投资者谈判地价;第二,领导干部不准干预项目招投标,甚至不需要知道标底;第三,领导干部不准因为动拆迁等私事,为熟人向有关部门打招呼。后来市纪委又作了补充,并设立了更为详尽的“七条高压线”。
日常工作中,按照“一流党建带动一流开发”的要求,在浦东新区成立了重大工程项目办公室,做到“重大工程建设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格局,让党员骨干到最困难、最艰苦、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做排头兵与楷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句“共产党员先上”刷爆社交媒体,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来自共产党员的朴素表达。
米尔顿·弗里德曼或许无法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但如果他没有去世,能亲眼看看2021年的上海浦东,他一定会“羞愧”于当时的预言。浦东的天际线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在距离浦东陆家嘴1小时车程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又一座希望之城正在拔节生长。
自2018年起,每年10月,秋高气爽的临港滴水湖畔,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如约而至——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与中国两院院士科学家、全球顶尖青年科学家聚集一堂,“最强大脑”们在中国提供的舞台里脑力激荡、挥斥方遒。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要把这么好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如今已经81岁的赵启正,2013年从北京回到上海。忙碌了一辈子,终于有了空闲时漫步的心情,梧桐婆娑的街道,年轻人生机勃勃的样子,总能令他想起自己的青葱时光。
回到1963年,风华正茂的赵启正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那时,每届大学生毕业,北京市委办公厅总要请中央首长给毕业生作报告,1963年是周恩来总理作报告,会议由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主持。整整5个小时,65岁的周恩来总理不拿讲稿,热情四溢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总理讲话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句句打动学生的心,讲话被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打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总理说,上大学的你们是国家、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国家、党和人民对你们的期望就是做一名劳动者,为国家作出贡献。
“劳动者”,总理的话多么朴实无华。
从技术岗位出发,到投身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亲眼见证并参与了浦东的开发开放。赵启正觉得“包括他在内的那一代人努力了、尽心了”。按照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谋划,上海和浦东踏踏实实地献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因为熟悉浦东,和赵启正相熟的中外媒体称他为“浦东赵”。之后离开浦东到北京工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岗位工作多年,他又不断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中国改革开放的43年,浦东开发开放的31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回看过往,我们该回顾些什么?这个问题,他常常会问自己——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奋力奔跑,世界也没有停止运转,相比中国而言,有些国家可能做得并不好,甚至衰退了。
“如果要问中国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
赵启正的眼神无比坚定。
对于未来,赵启正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他这样一名老党员,愿意给年轻的同志最大支持,为他们鼓掌与欢呼,愿他们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浦东的开发开放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然需要跋山涉水。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新生活的征程,亦如是!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