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晚,庆祝建党百年——大型原创现代沪剧《飞越七号桥》在慧音剧场首演。 本剧是新东苑沪剧团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作品之一,聚焦上海的西大门——闵行七宝镇。
1949年5月,解放军27军由松江、泗泾一线东进,15日攻占七宝,16日27军先头部队向漕宝路七号桥碉堡发起攻击,遭到国民党军顽固抵抗。激战三天后,解放军越过蒲汇塘,最终攻克了七号桥防线,打开了解放上海市区的西大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本剧着力彰显爱国女商人赵春梅的内心世界,展现她在解放战争逐步向上海推进的几个月里,从一介不关心世事纷争的普通棉布商人,逐渐成长为爱党爱国、识大体明事理的进步女性。
《飞越七号桥》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共闵行区七宝镇委员会、闵行区七宝镇人民政府主办,闵行区七宝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上海新东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上海新东苑沪剧团演出。同时,本剧亦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党史教育红色题材”的重点推介剧目。
荀子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政者如船,百姓如水。为执者爱民,民亦爱之;为执者害民,民则反之。
本剧通过女主人公赵春梅以及她身边人物的转变和成长,展现面临上海解放这一特定历史进程中的民心向背,传递“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同时,也给当代人以警思: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真正与人民苦乐与共,夯实执政基石。
为了演好这出红色题材沪剧,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剧团在沈慧琴团长带领下,提早3个多月就在认真准备,创作剧本、精选演员、准备道具。为了演好人物,体验剧情,沈慧琴带领剧组,专门去七号桥碉堡、七宝老街进行考察学习、深入了解当时的这段历史背景,激发演员的排练热情。而在快乐家园排练现场,全剧人员从5月15日开始进入全封闭排练,每位演员都用心专研,一个个唱段、一句句台词、一个个动作,反复抠细节,讲究舞台效果,力求得到最好呈现。
今晚的演出,极富上海地方特色的演唱,体现了沪剧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同时揉入了其他剧种、曲种的旋律,使该剧的音乐格外动听,受到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为增加《飞越七号桥》艺术感染力,该剧在遵循沪剧唱腔和故事以情感人特点基础上,作曲首次引入越剧、京昆、评弹等姐妹艺术曲调,增加了演员表演和记忆难度,但为了完美演绎这出新戏,每一个演员都铆足了劲,起早摸黑背词、走位、练表情,全身心投入到人物塑造和情节连贯的表演中来。
新东苑沪剧团创排的这部原创红色题材沪剧,由团长沈慧琴领衔主演,全剧集中了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国家一级演员李建华、吴梅影及顾恺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由《文汇报》高级编辑张裕担任编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导演卢昂执导、国家一级作曲汝金山担任作曲。
全剧立足七宝镇与“七号桥”碉堡的史料,同时发挥艺术想象,将演出建构在一个通畅好看、具有极度艺术张力的故事当中,演出以简洁交代连接全剧,以块面开掘深化主题,以人物心理展示推进矛盾冲突,凸显主要演员唱、做、念、表的才华,最后一幕戏充分发挥戏曲写意手段,以时空虚拟变幻方式,呈现女主人赵春梅只身送碉堡布阵图的心路历程。 现代化、多媒体、多时空的舞美打破了传统的舞台形式,崭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成立于2015年的新东苑沪剧团,凭借演员深厚的沪剧传唱功底,以及庞大的演员阵容、创作排练资源和独特的运作机制,创、排、演名列上海民营院团前列,建团6年来已连续创演出了《梦中家园》、《心有泪千行》、《河水清清》、《啊,母亲!》、《玉兰花开》等6台原创沪剧作品。去年创排的原创沪剧抗疫小戏《一江水 两江情》和国内首部原创抗疫题材现代沪剧《玉兰花开》,受到社会各界赞誉和观众好评。作为上海传承本土方言戏曲的一支“沪剧排头兵”,新东苑沪剧团在传承传播沪剧艺术过程中,每年为全市近200个社区文化中心文化配送各类演出,为老百姓送上家门口的本土戏曲,近年来观众口碑和市场效应持续增长,已连续三年评为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集中全团力量创排《飞越七号桥》,意义不凡。接下来,《飞越七号桥》还将于7月20日献演于保利上海城市剧院,并将在上海各社区文化中心进行巡演,用乡音乡情唱申曲颂党恩,表达新东苑人对建党百年的赤诚之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