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交响”高峰论坛上宣布,启动智慧能源、智能制造和大文创三大行业社群班,打通学科、组织和行业壁垒,开创行业研究与商学改革的互通互融。
行业社群班是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践行行业研究的探索。以行业为载体,通过多种维度的研究,发现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将行业研究的阶段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目前已开设了金融科技、创新创业、汽车、新零售、大健康、人工智能六个方向的行业社群班。院长陈方若希望三大新行业社群班的建立能构建健康、多元、立体的行研生态圈。
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关键是人才
如何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塑生产方式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打造工业4.0时代的智能制造?
在智能制造主题论坛环节,宁德时代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制造官倪军指出,中国未来是否能够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变为一个制造强国,关键就是能否建立创新生态。
“中国卡脖子的技术主要卡在核心、关键、高精尖的技术,如果要实现技术的突破,那就必须创新,构建良好的生态。”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认为, 数字化手段或者智能化手段最主要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效率与竞争力,如果只是为了演示和呈现,那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因此他觉得工业互联网转型一定要以提升效率和竞争力为目标。
智慧能源,引领能源新变革
“十四五”期间,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推进能源革命、打造智慧能源系统,已成为能源领域的核心工作。
在思源电气董事长董增平看来,我国的电力系统必须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才能适应碳达峰承诺,其中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成为新增电源的主体,并在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二,在终端能源消费端加快电气化进程,提高清洁化和能效水平。
“未来,双碳背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虽然会面临很多挑战,但也同样会在“储能、充电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柔性电网”等方面充满机遇。”
大文创,瞄准未来新航道
中国的文创产业正在彰显出强劲而蓬勃的生命力。创图科技董事长、文化上海云创始人李欣,中体产业集团董事长王卫东,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围绕文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他们的思考。
李欣提出,数字化技术+模式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只有在这两方面有所突破和变革,才有可能颠覆原来的传统模式,真正地让文化创意和大文创领域得到可持续发展并且实现盈利。
王卫东认为,随着我国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习惯的普及,体育消费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而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促进数字体育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数字体育消费更加普及,将是未来体育人需要不断思考与追求的方向。”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谈到,面对数字化的冲击,敦煌研究院也紧跟时代,在数字化创新方面做了诸多布局与延展,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活起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