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出棋不意:倪志琪和他的学生们 Players 6+1

倪志琪在艺术门画廊办过很多展览,这一次的意义显得不太一样。

“我们‘三高’和‘四朵云’都在这里了!”倪老师绝对算得上一位高产的艺术家,但他最得意的作品,莫过于他的学生们,“艺术的未来是属于他们的。”在这一点上他非常肯定。

当这个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的6+1组合,再次相聚时成就了一个展览,有点“出棋不意”。

■ 学生时代的“三高”

倪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三高”和“四朵云”,分别是身高超越一米九的高入云、胡亦宽、夏云飞,加之章佩芸和钟云舒,连同张可睿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出棋不意的展览空间。

出棋不意展览的理念来自于类似棋盘的空间想象和对弈的互动关系。

展览以几组艺术家作品为入口,设置了“延迟的速度”“梦与睡眠”“色与形的棋盘”“点石成金”“想象的跳跃”等框架。艺术家既是棋局的设定者,也是规则的改写者,更重要的是与观看者一同成为沉思者和想象力的player。 

倪志琪标志性的作品在此次的色彩表达上更为跳脱,手工纸和细纱布料拼贴完成的“真空”方格上随机创作的涂鸦元素,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先锋与率性的特质。

■ 倪志琪, 真空, 2021. 綜合材料
每幅: 80 x 80 cm (31 1/2 x 31 1/2 in.). 
整体尺寸: 240 x 320 cm (94 1/2 x 126 in.)

倪老师擅长从不同语境的日常材料中提取色彩、质感和造型上的潜力,从古旧书页、废弃纸板、到时装布料、摄影照片,多变的风格既来自于他对“形式”的敏锐感知,也得益于对材料的游戏性组合方式。“有点意思”对于他保持先锋性、实验性以及前卫性而言,很重要。

■ 高入云, 活体, 2021. 电机、尼龙线. 尺寸可变

高入云的作品大多以线条的运动为基本元素。

运动中有着恒定的静止,静态中带着蓬勃的张力,黑暗在光明中挣扎,光明在黑暗中蓄势。

在高入云的装置《活体》面前,当一切运动速度放缓,与呼吸同频。周身嘈杂退去,空间在吸纳间被无限放大,使人获得一种久违的宁静感。

“高入云的装置很治愈。”很多进入展厅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沉浸在这低频运动的场域中。

通过主观地设置线条运动的速度来调节其动态——不同于当代日常生活中失控的“加速”倾向,高入云以机械制动的方式制造着流畅规则的线条矩阵、又或是不规律的异形动态,而线条的运动总是被刻意地控制在一种不易察觉的微妙状态中,将整个空间的节奏放缓至自然呼吸的状态。

■ 张可睿, 梦/记录, 2015–16. 定格动画、仿真植物. 尺寸可变

张可睿的动画影像装置《梦》以另一种方式返回到不活跃的但却丰盛的生命状态,在人的睡眠时间中,外在的生命活动、有目的性的意识活动得到短暂的停顿,艺术家将睡眠看作“对死亡时间的预演”,以记录梦境的方式来展开对无意识睡眠的想象,并完成对模糊梦境的捕捉以及对空白时间的织补。

■ 夏云飞, 浮雕 No. 6, 2021. 布面丙烯
190 x 155 cm (74 3/4 x 61 in.)

夏云飞最近的绘画用富有体积感的丰满笔触雕刻着幽灵般的身体和空间,在《立着的》系列中,他尝试把笔触当作一种物质材料在空白画布上做雕塑——类似于用手捏泥巴的过程,他所创造的形象与其说是视觉的,不如说是具有身体性的。

这在另一组《浮雕》系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使用相似的方法把这种肉感笔触扩散到整个画布,使得一层薄薄的平面空间被体积撑满、被挤压,其中身体性的元素无论再现与否,都仿佛被牢牢地锁在被“抽空”的画面空间中。

■ 章佩芸, 在园中, 2018–21.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章佩芸的绘画装置《在园中》包含几十幅小型作品,它们以缓慢的节奏把观众带入到一个个私密而含蓄的景观,花园中的植物和枝叶被悉心描绘—出于一种”爱的回应”, 艺术家的描绘更像是在与笔下的植物进行亲近而平等的对话;类似对描绘对象的情感投入和映射也体现在另一部分对于古典绘画中人物和局部的临摹,艺术家以极为简约克制的线条进行临摹,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提取其中质朴和贴近自然的氛围。

■ 张可睿, 点金, 2021. 综合材料装置. 尺寸可变

在历史与经典元素中跳跃、采撷,这样的方法在张可睿的另一件装置《点金》中也有所体现,以“点”的动作为切入点。

张可睿将“触摸”的意象向前回溯到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古希腊神话弥达斯国王点石成金的故事以及中世纪的炼金术,并将这个动作串联到数码时代的“点击”和“触屏”,金色的隐喻在于以微不足道的动作完成魔法般的转变,可以是关乎灵魂与价值,也可以是事物与生命形态的巨大改变,千万不要因为“触碰”变得容易了,而失去体悟这些的能量。

■ 钟云舒, 雕塑, 2017. 花岗岩板、金属支架、橡胶垫. 尺寸可变

如果说张可睿的这件作品让时间在手指尖上流转,那么钟云舒的作品《雕塑》则更倾向于以纪念碑的形式保存短暂易逝的内容。

她用激光影雕把稍纵即逝的风景、柔软脆弱的纸张和塑料,以及迅速更新迭代的电子产品的图像刻在黑色的花岗岩上,化石或墓碑一般的质感又在艺术家的一句问候之下突然变得生动活泼:

“你还好吗?”

“你多大了?”

是一种发问,也是一种反思。

■ 胡亦宽, “常” 及其后的手工胶片笔记 01, 2020
手工胶片数字化后的高清视频(无声)5’22’’

胡亦宽的影像《“常”及其后的手工胶片笔记》出人意外地选择了一个日常语言中极易忽略的副词——常常,来进行语义、语音和字形联想,手绘胶片制成快速滚动的默片连接起无关联的文字,在帧与帧跳动的间隙激起阵阵不安,唤回我们对于那些早已麻木的感知力。

展讯

出棋不意 players 6+1

江西中路181号

JUN 6.05 – JUL 7.31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孙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