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表示,人民币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最终取决于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地位。在金融市场或者金融资产三大板块中:国债、公司债、证券化资产三部分当中,国债是最基础的。进一步对国外开放国债市场,不仅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措施,也是人民币资产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中国国债市场的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极为迅速。仅过去10年,规模从2010年1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2.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日——美国16.7万亿美元,日本是9.1万亿。从政府负债角度来讲,国债规模大不一定好,从安全资产需求而言,除非有其他替代品,国债必须具有一定规模。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从规模结构达到很高水平,但是从其功能角度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流动性。第一是换手率,中国国债市场年换手率1.06,1元国债一年当中平均交易一次,美国是7.19。第二看交易频率,我们有120支以上国债在银行间和交易所进行交易,但是每天在两个平台发生交易的仅有50支或者10支左右,低的时候是个位数,也就是说中国国债交易是极为不频繁的。
第二,定价功能。利率是资产对价最基本的信息,其精准度可用对市场中不同国债的平均定价误差衡量。美国和日本国债平均定价误差一般不超过2个基点,而中国国债平均定价误差在7个基点以上,很多超过20个基点。这个定价偏差当然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
第三,风控。利率风险是整个经济体当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管理利率风险有效工具就是利率衍生品。我国期货市场自设立以来增长非常迅速,但和美国市场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场外利率衍生品市场,美元利率掉期规模为152万亿美元,而人民币利率掉期规模还不到3万亿。这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
“进一步对国外开放国债市场,不仅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措施,也是人民币资产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王江表示,进一步对国外开放国债市场的潜力可以从两方面考虑。收益方面,中国国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都长期高于美债、日债和欧债水平,差额在1.5-2个百分点之间,在汇率风险有限情况下相当可观。其次在风险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债如美国和日本国债收益率,中国国债收益率体现了高度独立性,周相关性不足2%,月相关性不到8%,为分散风险提供了有利空间。国债市场进一步开放有着难得的市场机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林劲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