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领衔校上外附小走校团队3年校级间奔走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一圈”

“Do you have a friend?”“Yes,I have!”

上午8:50,虹口区外国语第一小学小荷楼111教室里,一堂以“朋友“为主题的五年级英语课,正在展开。上外附小的许梦菲老师在生动有趣的PPT和精心制作的教具之间,自如切换,时而提问,时而领读,孩子们全情投入。同样专注的还有教室四周听课的老师们,他们频频点头、记录。

这是昨天上外附小教育集团展示暨上海市民办小学英语学科基地活动上的一幕。该教育集团成立5年来,由民办上外附小作为领衔校、成员校包括公办虹外一小和凉城二小。

 走校团队3年“绕地球走了一圈”

2016年4月,“上外附小教育集团”挂牌成立,目前集团有72个班级,3095名学生,228名专任教师。

上外附小校长杨蕴敏说,集团成立之初,上外附小委派区学科带头人邢洁、区骨干教师奚敏担任英语学科指导,每周三个半天,风雨无阻,和10几位同事一起,带领成员校开展英语教研活动。

上外附小的席天洁老师透露了一组数据,她统计了走校团队奔走在两校之间的总距离:3年走了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

席老师还展示了几张老师们走校中被暴雨淋湿的照片,“风吹日晒雨淋还在其次,最大的考验是频频开展的示范课和展示课,以及存有差异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每天要在不同学校间自如切换……”

 “5年集团化办学,我最大的感受是收获了一支‘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前行’的队伍”,杨蕴敏自豪地说。

 

师傅用心带教,年轻老师快速成长

在当天的展示活动中,凉城二小英语老师许灵羚上台展示英语才艺,讲述自己在教育集团中的成长,自信沉稳的她,让人看不出仅入职两年。

许灵羚的带教老师是上外附小的奚敏,经过“师傅”的指导,在第一次面向教研员的公开课中,许老师就收获好评。“确定教学内容后,奚敏老师和我开始了不分时间地点的教研,晚上9点半还在线上讨论着……我一次次地调整了教学互动、媒体、板书和教案。”许灵羚在教学日志上这样写道。

凉城二小校长丁勇对此深有感触:“许老师有不少问题,奚老师就一点点引导她去领悟,在她的耐心带教下,许老师进步很快”。

虹外一小校长王莉韵介绍称,教育集团成立初期,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5岁,一开始明显跟不上民办小学的工作节奏。“工作量大了,教研时间长了,开课次数多了,焦虑情绪产生了……经过努力,慢慢地我们的教师能跟上节奏了,从模仿教学进入到了追求理想课堂的境界”。

 在集团化办学的共创共享中提升

临近毕业,虹外一小的小余同学都舍不得离开学校了。她非常喜欢英语课,她说:“我们英语一个班只有20个人,一堂课下来,我能发言十几次。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英语小品大赛,获得了一等奖”。

在集团化办学的共创共享中,虹外一小和凉城二小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在社区和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作为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入好学校”,凉城二小三年级的一位家长说,得知孩子能与优秀的学校同学并肩学习,特别高兴。上外附小的一门精品课《走进世界》引入该校,“可以说是享受到了福利,在《走进世界》中,小朋友畅游了全世界,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

 “集团化办学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优质的办学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体验。实践证明,集团化办学有着1+1+1大于3的成效”,丁勇说。

 集团化办学,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在集团化办学中,领衔校敢不敢输出?成员校想不想介入?师生能不能深度参与,都考量着校长的胆识和智慧。杨蕴敏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们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审慎。

“集团中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虽然我们要努力帮助两校打造‘外语特色’,但是还必须尊重成员校的历史,处理好统一性和相对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警惕同质化现象,真正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虹口区教育局局长李国庆评价说,在上外附小教育集团5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家感受到了老师与老师,校长与校长之间的信任, “集团一路走来,从聚焦队伍,聚焦管理,到聚焦教育质量提升,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朱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