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7日),上海大学首届教育对外开放大会召开,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国际交流处处长吴英俊、校领导成旦红、刘昌胜、龚思怡、聂清、汪小帆、胡大伟、曹为民出席。
去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与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上海大学积极响应,深化新时期对外开放工作,此次大会以深化开放合作为主题,赋能创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上海大学。
在本次大会的两周时间里,学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专题讲座、在三个校区巡回开展“上海大学国际化成果展”、通过线上线下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我为国际化的上海大学献一策”,并设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国际化行动计划、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国际化行动计划、深化国际科研合作行动计划、国际化校院建设行动计划五个分论坛及各学院、部门国际化工作专题研讨会,最大程度地让全校师生参与其中。
李永智副主任在今天的开幕致辞中表示,新冠疫情对世界教育交流产生重大影响,国际合作从形态到走向发生深刻变化。尽管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声音,从世界发展浪潮来看,扩大对外开放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毫无疑问都是大趋势和大方向,未来要进一步推进高校“在地国际化”,实现高校师生每个人的国际化。
“上海大学在这个关键时期召开教育对外开放大会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上海要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中心节点,要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的教育对外开放需要有更大的作为。希望上海大学主动作为,不断增强与国际教育资源的合作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为推动区域发展做出上大贡献,提供上大方案。”李永智说。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昌胜院士作题为“深化开放合作,赋能创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上海大学”的大会主旨报告。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应有作用,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机制、新平台、新路径,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刘昌胜指出,面对新目标,要展现新作为,要紧扣“开放、合作、赋能、创新”四个向度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要秉持“一个理念”,建设“国际化的上海大学”;坚持“两个着力”,着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与中国话语体系建构,赋能学生、教师、学科“三大主体”,面向后疫情时代国际交流合作在方式、方向、布局和机制“四个转型”。通过努力,最终形成“人人成为国际化使命的践行者、国际化战略的参与者、国际化校园的建设者、国际化成果的享有者、国际化大学的传播者”的“五个人人”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建设成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国际化经历,每一个教师都有国际化参与,每一个学科都在比肩国际中建设一流”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上海大学。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在大会上以“从‘上海大学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上海大学’”为主题,对学校“十四五”国际化与开放合作专项规划的内涵与要点进行解读。“十四五”期间,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要始终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国家战略、师生成长、学校发展,通过系统实施“六个卓越”体系,13个行动计划,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打造“校院联动、部处协同”大外事工作格局,实现从“交流为主、指标驱动”到“内涵发展、使命驱动”的转变,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治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使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发展水平同以国际化大都市命名的城市品格与使命相匹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上海大学。
会上,上海大学英文宣传片“Global U & You”正式发布,向在开放中不断走向世界的上海大学致以最美好的祝愿。战略合作伙伴大学拉夫堡大学等10所大学的校长分别发来视频,祝贺上海大学教育对外开放大学顺利召开,希望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下,上海大学与全球合作伙伴互学互鉴,携手前行,共同开创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新机制和新局面。
开幕式后,所有参会人员齐聚图书馆前广场,在中外学生热情洋溢的快闪活动中,在饱含深情的《我和你/YOU AND ME》歌声中,全体师生齐唱《上海大学校歌》,庆祝新上海大学合并组建27 周年。上海大学第九届国际文化节正式开幕,国际文化风情展与海外学习项目展同步启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庞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