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类博物馆历经70年发展,见证历史、记录时代

人物类博物馆作为先进人物的纪念地,发挥着见证历史、记录时代的重要使命。一部新中国人物类博物馆的建设史,既是中国博物馆事业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5月2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中国人物类博物馆70年”学术研讨会上,近40位来自全国各大知名人物类博物馆的馆长及相关研究专家就中国人物类博物馆个性特征、中国人物类博物馆文化自信的实现等进行探讨。

1951年在新中国经济恢复时期的艰难条件下,上海鲁迅纪念馆拉开新中国人物类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序幕。

■ 上海鲁迅纪念馆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一大批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得以建立和发展:其中包括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陈云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领袖人物类博物馆;赵一曼纪念馆、“常州三杰”纪念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英烈人物类博物馆;以及杜甫草堂博物馆、王阳明故居、冰心文学馆等文学人物类博物馆……

■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

■ 陈云纪念馆

2011年12月11日,经中央批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在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建成开放,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科学家纪念馆

历经70年发展,人物类博物馆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类型的博物馆,在继承、研究、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

专家们认为,如何充分发挥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更加迫切,也将成为新时代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的重要使命。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