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京剧电影工程’优秀影片入藏中国电影博物馆暨展览、展映活动”,近日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
开幕式上,“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人,向中国电影博物馆捐赠“工程”全部影片数字拷贝和“京剧电影工程”系列丛书和电影光盘,作为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及进行公益性研究和放映活动。
据悉,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传统经典京剧电影集中展映活动,也是中国电影博物馆首次集中入藏近十年来拍摄完成的优秀京剧影片。
京剧经典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力求形象生动地宣传在党的领导下京剧艺术和戏曲电影创作守正创新、砥砺前行的丰硕成果,依托电影具有的传播优势,弘扬京剧名家的技艺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工程”的成果更好地助力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弘扬、观众群体扩大,为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在本次活动的开幕仪式上,还举办了京剧电影《贞观盛事》《捉放曹》的首映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集中首映两部“上海出品”的最新电影还是首次。
5月18日,在“‘京剧电影工程’优秀影片入藏中国电影博物馆暨展览、展映活动”开幕式上,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京剧院、上海广播电视台、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共同出品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作为开幕影片率先举行北京首映礼。该片喜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由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执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关栋天、夏慧华、朱世慧、陈少云等主演。
《贞观盛事》是“尚长荣三部曲”代表作之一,作为目前“京剧电影工程”中唯一入选的新编历史剧目,颇具意义。该剧台词意蕴深厚、唱段令人回味,以“以史为鉴、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主题,生动展现了一代明君贤臣携手开创盛世的场面,有着高度的艺术性、观赏性和现实意义。
该剧创排于1999年,舞台版首演以来屡获国家级大奖,至今已演出百余场,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也成为了上海京剧院新编剧目的代表作之一。2016年该剧推出传承版,由上海京剧院的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接过经典版接力棒,并先后于2016年至2018年间在上海、北京等地举行巡演。
2018年6月下旬,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在上影集团车墩影视基地火热开机,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剧组上下以艺术为重,以质量为重,勇战高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发扬“一棵菜”精神,历经一个多月的高标准拍摄,顺利完成。
5月19日上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京剧院、上海广播电视台、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联合出品的京剧电影《捉放曹》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首映仪式。 “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龚学平、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电影导演滕俊杰、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以及国家一级演员,影片主演王珮瑜、王越等艺术家出席。首映仪式结束后,影片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影厅放映。
京剧电影《捉放曹》由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执导,上海京剧院演员王珮瑜和国家京剧院演员王越主演。此次《捉放曹》拍摄采用了8K全景声技术拍摄,使电影《捉放曹》成为首部8K戏曲电影。该片于2018年8月建组,历经十个月的筹备,于2019年6月26日开机,7月14日关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后期剪辑制作,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捉放曹》是一出京剧谭、余流派老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经典的花脸应工戏。这出上演了近200年的骨子老戏,经过了历代艺术大师的打磨、推敲,成为经典,久演不衰,有着扎实的观众基础。其中“听他言”、“一轮明月照窗下”等脍炙人口的唱段更是广为流传。而戏中陈宫爱憎分明,心理变化复杂;而多面性的曹操此剧中处于刚“出道”时期,血气方刚。陈宫对曹操先捉而后放,放了又悔的复杂心理,让该剧情节一波三折。
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表示,
《捉放曹》戏中人物角色少,如同书法,笔画越少越难写,因此对电影剧情的呈现、舞美灯光等设计都是挑战。剧院多次赴京参加京剧电影工程艺术指导组专家论证会,召集各方专家听取建议,从剧本、表演等多个方面吸取经验,进行调整和提升。为配合电影拍摄,剧本整理冯钢在传统剧本基础上做了梳理和调整。整出戏从“公堂”开始详细叙述,完整地呈现“捉”与“放”的故事情节,使剧中陈宫和曹操两位人物的心理历程有更为合理、流畅的体现。
上海京剧院、上影集团与导演滕俊杰已有多次合作,包括《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贞观盛事》《曹操与杨修》《捉放曹》等。
滕导表示:
作为第一部8K全景声戏曲电影《捉放曹》,为在片中呈现出真实的场景细节,《捉放曹》的造型、舞美精益求精,小到晾晒的咸菜、黄豆等皆为实物,其精细程度和年代感的贴合度完全以大片水准要求制作。电影剧组在把握从戏曲到戏曲电影的分寸上颇费苦心,力求做到在保持戏曲传统精髓、为中生代优秀演员保留鼎盛时期舞台影像的同时,让该片有别于舞台纪录片,使用高科技电影技术呈现画面、用电影语言叙述京剧故事。
在戏曲表演中,人物内心的起伏纠葛通过演员表演的程式、唱腔等表现手法外化,这一特点在拍摄成电影时是有别于舞台的,电影技术通过大银幕和特写镜头给予演员表演的充分呈现,超高清的银幕分辨率则让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神态都一览无余,在高科技电影手段的呈现下,演员的表演功力得以充分展现。
在拍摄过程中,王珮瑜与王越的表演合作默契。主演王珮瑜在1994年就向王思及先生学习了《捉放曹》全剧,经多位名师指点,对该剧情有独钟。
她表示,
舞台表演与拍摄镜头空间感不同,舞台大、镜头小,“特写”就像是台下的观众走了上来,空间距离变近,心理距离就要把握得更准确。《捉放曹》的表演要力求准确又要力不着纸,分寸感极微妙。这出戏既延续了谭余一脉的薪火,又是检验艺员能否迈进成熟演员行列的试金石,在京剧老生行当里有重要的地位。
“京剧电影工程”自2011年启动以来,“工程”历时10年,根据“强强联合出精品”的原则,举全国京剧界之力,集中了国家16个重点京剧院、团、学院,挑选老、中、青三代约60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演员,分别担纲入选剧目的主要演员,集中展现出当代京剧艺术靓丽的风景线!
《捉放曹》是上海京剧院继《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勘玉钏》《贞观盛事》之后参与出品的第5部“京剧电影工程”作品。结合最新技术手段是这五部京剧电影的重要特征之一。
《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贞观盛事》三部电影作品采用了3D全景声拍摄,将美轮美奂的京剧艺术与3D视觉特效及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全景声技术完美结合,获得了非同凡响的视听效果。
京剧电影《勘玉钏》也使用了3D技术拍摄。
第五部电影《捉放曹》更是全程采用8K全景声拍摄。如今上海正全面推进着“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建设,8K京剧电影《捉放曹》的拍摄是打造8K超高清电影产业生态圈的重要一步,这一步为国家在电影科技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首部8K戏曲电影,《捉放曹》将在全新电影科技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