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19年8月,听力、言语已经大不如以前,但说起标本制作和自然课,102岁老劳模、退休特级教师林有禹眼睛里重放光芒。明天五一节,新闻晨报·周到记者有幸今天在林有禹的家里见到这位百岁老劳模,年过百岁的老劳模精神矍铄,说话吐字清晰。在他家里,老劳模娓娓道出他70年前,“深耕”教学历程……
4件古稀标本依然陈列校内
林有禹在苏州读完4年师范后,于1951年进入原邑庙区中心小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市实验小学,从事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从那时起,他一心一意为学生、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直至1987年退休,30多年兢兢业业。
说起上自然课,尤其说到标本制作,百岁老劳模非常健谈,
“那时教具十分匮乏,学校经费又少,学校上自然课所需仪器、模型大都从区里科技站借用。”
为了把鸭子、兔子、山羊等各种动物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看,林老师鼓励学生把家中死去的动物拿到学校来,由他和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标本。于是,经过林有禹和老师们精心制作的标本,一件件展示在学生们面前。上海实验小学最高峰时有各种标本70余件,加上其它教具共有一百多件。
岁月流年,但由林老师制作的豹猫、白额雁、猕猴、羊这4件古稀动物标本至今依然陈列在上海市实验小学内,供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所用。这4件动物标本中的前3件,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标本。
上海自然博物馆标本模型制作中心的专家认为,
当时那个年代条件有限,林老师他们能自己摸索制作出这些标本,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建全国首个小学生气象测试小组
在来邑庙区中心小学之前,林老师在大境小学当教师,是当时中心小学校长得知林老师善于制作动物标本后,将其调入中心小学。调入中心小学后,林老师着手建立了全国首个小学生气象课外活动小组,气象小组每周上一次课,每天早上要测气温、气压和雨量等,并将测试结果公布在校门口。
“当时市民获取的信息量少,要知道当天的天气、气温、雨量等不那么容易,于是,气象小组将测试结果公布在校门口,方便周围居民了解。”
气象小组办得早、办得好,并且建立不久就测试出很多气象数据,为此,小组成员被专门受邀去北京,参加全国科学教学博览会介绍情况。
据了解,1987年退休前,林有禹一直从事学校自然科学教学,是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由他独立或参与编撰的各类普及自然知识、指导自然教学的书籍多达30多本,包括《自然常识教学法》、《小学自然实验和自制教具》、《自然教学指导书》、《半自动式电报机》等。
希望劳模精神永存、代代相传
林老师出生于苏州,他自述自己每天生活很有规律,早上5点多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听苏州评书,早上6点多起床后自己烧早饭,吃完早饭闭目养神,9点左右看书看报。他家至今订阅各种报刊10多份。
中饭后午休片刻,老人要独自出行,包括去药店买药,在小区周边散步等。说到吃,老劳模说他最喜欢吃红烧肉,为此,家人每周至少烧两次红烧肉。老人口味较重,烧红烧肉糖和酱油放得比较多,而且特别喜食鲜味的菜肴。
采访的最后老劳模表示,希望劳模精神永存,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据了解,上海现有百岁以上老劳模11位,其中包括上海药物所药理学实验室创始人丁光生、铅笔制作烧芯流程制作工王老三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谢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