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大型个展“草·色”2021年4月25日至6月20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呈现,从1980年代至今,十年一个阶段,展出了何多苓70多件(套)作品及文献。
何多苓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在此之后,他就不再加入各种艺术浪潮,1990年代至今,一直深嵌于其意识之中的,就是季节的循环和自然的流转。所以,尽管何多苓从来没有写过一行诗,但大家都喜欢以“诗人”来定义这位艺术家,而何多苓也笑称自己是“被图像给耽误的诗人”。
何多苓表示,自己对诗歌的确是十分迷恋。从1980年代就开始阅读大量现代诗,某种意义上,自己的绘画就是诗歌的图像化。尤其1980年代,他在阅读和理解诗歌之后,脑海里会产生一些图像,把这些图像记录下来,就成了他的绘画。
■何多苓在画展现场
此次展览有一幅何多苓创作于1988年的作品《乌鸦是美丽的》,灵感来自美国著名诗人史蒂文斯的诗句:二十座雪山之中,唯一在动的/是黑鸟的眼睛。
这首诗跟何多苓下乡时候的某些印象非常吻合。何多苓说,当地乌鸦很多,他经常会看到一些彝族人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旁边有乌鸦。这画面让何多苓印象十分深刻,好像是人与自然一种神秘联系。所以他画了这幅画,向史帝文斯致敬。“画面上只有乌鸦在飞动,打破了画面的均衡感,我想营造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感觉。”何多苓说。
■《乌鸦是美丽的》展览现场
《乌鸦是美丽的》在福冈和北京展出后,被藏家带到美国,直到2012年才出现在拍场上,被龙美术馆王薇馆长买下,此次参加了龙美术馆的何多苓大型个展。
同场展出的,还有何多苓与著名油画家艾轩合作的作品《第三代人》,创作于1986年,画的是新中国第三代知识青年的群像。何多苓表示,画面上最左边戴眼镜男子为艾轩所画,模特是自己的同学张晓刚。中间红衣女性和右边人物是自己所画,作品希望表现出那一代青年人蓄势待发的集体精神。
■《第三代人》
展览中最集中的题材是庭院系列、俄罗斯系列和女性系列。跟早期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何多苓的创作越来越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何多苓表示,自己年轻时候并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以1990年代为节点,他在美国的博物馆里看到了中国古代绘画尤其宋画原作,受到极大震撼,后来就致力于把中国传统绘画融合在自己的创作里。
何多苓认为,中国文人画中,每一笔都表现了自己的情绪、思想、经历,因此,他希望用油画体现出中国文人画的内在精神,这一努力至今已持续了十几年,希望大家能在展览中看到这种努力的痕迹。
对于近年来比较多的花草作品,何多苓表示,“草”是自己作品的一个基本符号,在1980年代的作品中就出现了。草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在自己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草非常密集,从一个角度看就是灰色,在没有其他视觉中心的时候,草的灰色就相当于国画中的留白,也成为画面中的抽象元素。何多苓非常喜欢用灰色,近年来还越画越灰,几乎成为一种情绪化的东西,这也就是展览名称“草·色”的含义。
何多苓个展“草·色”
艺术家:何多苓
策展人:朱朱
展期:2021.4.25—2021.6.20
展览地址: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展厅,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