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中国大戏院里,独脚戏、沪剧、旗袍秀汇聚一堂,形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吸引观众们的,不仅仅是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中场时间更是安排了“神秘嘉宾”环节。一群优雅的“旗袍美人”顿时成了全场的焦点,上海市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沈慧琴更是当台献唱沪剧《燕燕做媒》。
点击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旗袍姐姐们的化妆间探班↓↓↓
看罢旗袍秀的精彩呈现,在场观众都被“旗袍姐妹”们专业的台步和优雅的身姿折服。
旗袍协会会长沈慧琴演唱沪剧选段《燕燕做媒》
其实,会长沈慧琴“身兼数职”,她既是妇联下属的旗袍协会会长,也是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团长,更是一位企业家。
同沈慧琴一样,其他姐妹们也非专业模特出身,而是一群对海派旗袍情有独钟的独立女性。她们来自四面八方,因旗袍结缘,从陌不相识到无话不谈。旗袍协会覆盖上海全市16个区,约有成员1600名。在昨晚的旗袍秀中,参演人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
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的演出中,旗袍协会带来旗袍走秀
海派旗袍会长: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三件旗袍”
谈到建立海派旗袍协会的初衷,沈慧琴说:
旗袍是上海女性最有代表性的服装之一,但是现在穿旗袍的人越来越少。大家只会在婚礼等重要场合偶尔穿一次。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旗袍走秀等方式,让更多人感受旗袍之美。拿出你藏在衣柜里的旗袍,让穿旗袍重回日常。
同时,沈慧琴认为,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三件旗袍”,一件用于生活,一件用于商务,一件是为出席重要场合准备的礼服。
在采访中,沈慧琴讲述,很多人对旗袍存在误解,认为旗袍对身材的限制极大,因此不敢轻易尝试。但在沈慧琴看来,穿旗袍与个人身材的差异无关,而是取决于旗袍的面料和剪裁方式,每个人都会拥有最适合自己的一款。
穿旗袍的女性:同时拥有优雅和健康
沈慧琴认为,旗袍也需要改良,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自2014年至今,沈慧琴致力于对改良旗袍的研究。
无论是领子,还是开衩,她力图将这些进行系统的规范和改良。如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开衩较高的旗袍不便于日常生活;沈慧琴便去掉了开衩,使改良旗袍的美观性与实用性兼具。在这样的改良后,很多女性便会减少穿着时的顾虑,更有“安全感”。
当看见走秀上,旗袍姐妹们优雅的身姿,我们不难想象她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此,沈慧琴笑谈:
我们协会里,很多姐妹因为爱上了海派旗袍。正因为旗袍走秀需要挺拔的身姿,很多姐妹都会更加注意身材管理。大家会相约一同健身,在疫情时还会互相督促运动打卡。随着作息习惯的改编、饮食的控制,很多人的气质都与曾经大不相同,甚至“三高”都没有了。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沈慧琴认为,《石库门的笑声》有老底子独脚戏的味道,又加入了很多时鲜话题。而沪剧、独脚戏和海派旗袍,都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沪剧是乡音、独脚戏是快乐源泉、而海派旗袍则是上海女人的美丽法宝。
在旗袍协会的近期规划中,沈慧琴提到,要力求做好“三个厅”。一个是成员们进行互动交流的文化会客厅,一个汇集上海各个旗袍品牌的展示厅,最后一个则是由成员们发挥特长,通过走秀、沪剧、歌舞等艺术形式对旗袍进行多元呈现的艺术厅。
以沈慧琴为代表的旗袍姐妹们,希望用这种方式唱出心声、缓解压力,更希望借此发扬旗袍之美和海派文化的深厚内涵。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 实习生 苏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