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曾索狄
一群猪在村子里乱溜达,怎么办?基层干部亲自上阵赶!于是,在古装剧里仙气飘飘的女演员王丽坤,成了接起电话就告诉丈夫“是猪找我”的“铁憨憨”,又在深更半夜手持竹棍把乱跑的猪赶回猪圈。难怪有观众感慨,“第一次见到电视剧的女主角忙着抓猪!”
这是由著名导演杨亚洲执导的电视剧《经山历海》中的一幕。这部由上海参与出品和摄制的电视剧,不仅入围了中宣部、广电总局建党100年优秀展播剧目,在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后更是收视口碑双丰收,成为很多观众心中的“宝藏剧集”。
刻画基层干部
真人真情,才有“味道”
《经山历海》好看在哪儿?
火出圈的“抓猪”桥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因为不满副镇长吴小蒿(王丽坤饰)拆穿自家丑事,村民刘一刀夫妇深更半夜将猪群放出猪笼,任由它们四处游荡,企图给村里添乱。得知这一消息,吴小蒿进村抓了整夜的猪,她手持竹棒,从山路小径、小溪和石头堆中将猪群赶进猪圈。忙了一夜之后,她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带着一身臭味赶去镇上开会。对此,有其他工作人员取笑,“谁放屁了?”镇长贺丰收(张国强饰)立刻严肃纠正:“这不就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吗?奋战在第一线的同志,哪怕身上再脏再臭,她也是最美的人。”而倔强的吴小蒿,在会议结束后重回村庄,拿起笤帚清理地上的猪粪,把“抓猪”事件圆满解决了。
起承转合,喜感十足,叫人拍案:这么演,“味道”对了!
在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桥段里,观众看到的是“真人”“真故事”。主创并没有回避基层工作的复杂性——村民可能给基层干部的工作“添乱”,工作者队伍中也可能存在“傲慢与偏见”,但在种种冲突与矛盾中,基层工作者学会了在田间地头和群众同甘苦,和群众“一个味道”。
为什么这么真?一方面,这部现实题材力作,改编自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小说《经山海》,有着扎实的文学背景;另一方面,在影视化过程中,导演杨亚洲曾带领团队深度走访山东5个地市的60余个模范村镇,采访120多位基层党员干部代表,根据他们的真人真事重新架构剧本,让剧情更符合当下的基层工作现实。“因戏,我们走到乡镇,走近基层党员,我们要听他们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有了这样的努力,剧中的人物一个个活了过来。
女主角吴小蒿,她原本在区政协负责文史工作,却因为对家乡的一腔热血主动报考来到楷坡镇担任副镇长。她有冲劲,有干劲,虽然常常简单直接,却也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前八集的故事主线,在于贫困村石屋村的搬迁。初来乍到的吴小蒿,书卷气十足地给村民发调查问卷,希望了解村民对搬迁的想法,没想到,问卷里专业名词太多,很多村民看不懂。一次次实践之后,吴小蒿也学会了改变工作方法,不断自我审视,“你拆的是他的房子,更是他的家。” 尤其是了解到石屋村曾是庇护过解放军战士的红色热土,她从搬迁的倡议者变为反对者,试图用种植金银花等因地制宜的方法,帮助村民走出贫困。
有挫折,有成长,一个人物立住了。
而对基层工作者生活的刻画,《经山历海》也没有忽略:吴小蒿报考楷坡镇副镇长后,丈夫浩亮有过不理解,但当她忙于工作无暇“相夫教女”时,丈夫又会主动和她交流家庭分工,支持她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
此外,不同于原著小说对吴小蒿个人故事的偏重,《经山历海》里深度刻画了楷坡镇镇书记周斌、镇长贺丰收、安澜村书记慕平川、石屋村支书刘贤达等多样的基层工作者形象,他们不是完人,生动的细节更显得他们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还原乡村图景
山海各异,“因地制宜”
除了人物生动,《经山历海》在还原乡村图景方面也特别“敢”。
为什么这么说?以往的同类题材,许多都选择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内陆小镇,但《经山历海》刻画的楷坡镇,三种完全迥异的农村风貌被一一展示在观众面前,可以说是集中呈现了当下中国乡村的多样面貌。这其中,有吴小蒿出生的平湖村,这里地处平原,是与现代都市几乎没有差别的城区;有海边富裕的渔村安澜村,村民靠海吃海,整个渔村就是一个大型渔业有限公司,人人都是“股东”,生活完全不比城里差;还有环境恶劣的山村石屋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一去不回,留守的则大多靠补贴生活,是有名的“山村博地破棉袄”,“媳妇来了都得跑”。
三个村庄,贫富差距大,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这样的设定,展现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而从故事推动来看,以吴小蒿为代表的基层干部也确实做到了“因地制宜”,为三个乡村存在的问题想办法、找出路。比如,人人安居乐业的安澜村,表面上已经走在了前面,但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化发展,基层干部们依然四处奔走,想办法拆小码头、建冷链物流园,争取促进渔业生产的产业化。
“我觉得这好像一个缩小版的中国。” 导演杨亚洲说,“三个地方因地势问题,有不同的发展变化,但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帮衬支援,最终构建出一副乡村振兴的和谐图景。”当然,在呈现这些乡村图景时,《经山历海》也下了真功夫——剧组去了山东日照,山是真山,海是真海,蓝天、碧海、沙滩乃至于田园乡村都有生动的展示。女主角吴小蒿第一次造访石屋村就忍不住用诗人范成大的诗赞美村庄景色,“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事是真的事,人是活生生的人,留给我们的难题是,得让观众看到真实,看到感人;不止要看到真实,更要让观众能感受到乡镇改革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让这些就发生在今天、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呈现得好看。”杨亚洲说,中国乡村振兴经历的就是山海巨变,而创作者也在拍摄过程中“经山历海”,获得了教育,“中国的美丽乡村是经过奋斗得来的,那些以我们主人公为代表的基层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他们是值得被讴歌的。”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曾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