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弘主演万茜献唱,这部上戏出品话剧首演两个月就闪电二轮了,怎么这么火?

继今年2月首演之后,

话剧《前哨》将于4月16日至17日热血重归舞台!

详见《新闻晨报》相关报道

👉为“后浪”们呈现耳目一新的主旋律

2021年2月,话剧《前哨》于上戏实验剧院成功进行了首轮演出,引发各界人士热烈反响。

专家点评:

仲呈祥(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

     这部剧的诞生应时代之命、人民所需,恰逢其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体党员、全国人民都在向历史深处回望初心:我们不忘的初心是什么;我们牢记的使命是什么?我深信《前哨》会成为上戏的保留剧目,以及向党的一百周年华诞献礼的重要剧目。

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前哨》在艺术上作了很多创新,选取跨媒介的形式,将演员的肢体表演、影像片段等多种媒体形式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跨媒介形式,很有表现力。在叙事内容上,重点阐述“左联”五烈士为了理想牺牲的豪情壮志,柔石对下层民众的深切关怀,胡也频的理想主义,李伟森的豪迈,殷夫不顾兄长劝阻的决绝姿态,冯铿的外柔内刚,很鲜明也很动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这是两个时代同龄人之间的“信仰”拷问,它提出了一个“温度”理论,表明了该剧的“信仰”感受不是教化式的,力避历史隔膜和高度遥望,而是用温度去感受。这种探讨式的“信仰”叙述,让观众感同身受,是温暖的,也是入心的,主题、人物和叙事由此镶入,并具有了价值的意义。“春去秋来,岁月如流,东奔西走,游子徒伤怀;杭州苦读,北上求索,故土彷徨,海上风华,光景宛如昨”。这是纯净人格的极致洒脱。

郑荣健(《中国艺术报》新闻部副主任)

这部戏有扎实的史料功底,里面所呈现的大量丰富细节,都是同老上海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给人们的感受非常真实。嵌套结构构成了这部戏特有的品格和气质。它是群像戏,没有非常集中的动作,因此通过三个叠加的时空,形成了自己的叙事逻辑,这是这部戏比较典型的特质。

2021年4月16、17日,《前哨》将继续带着它的使命感和时代印记,在上音歌剧院二度上演,在这个春天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

主创:二轮演出有话要说

首演才两个月就二轮开票了,可见该剧的口碑和人气。在日前的二轮演出发布会现场,主创和媒体分享了对于《前哨》的感想。

导演马俊丰:离首演才两个月,我还没有“缓过来”

才演了两个月,就要第二轮演出了,比较少见,对我来说,还没有从第一轮的演出中缓过来。

我很感动,说明这个戏受到大家的关注,在这两个月当中,一天都没有停止对这个戏的改编和提升研究,大家这些人,尤其是编剧,几乎没两天,就会发消息。

因为有这样挚诚和炙热的一群演员还有创作者,对这个戏剧定位,更像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对90年前的年轻人的汇报,他们是文艺工作者,我们也是文艺工作者,希望他们能看到我们接过了他们手上的棒,继续来进行创作。

二轮演出,我们重新加入几个演员,比如我们上戏的方文老师、王佳健老师等等,都加入到我们的戏当中,在舞台和戏上都有提升,基于第一版来不及的,或者当时没有听取到更多意见以及还没有办法融合的意见,都会在二轮演出中呈现,请大家拭目以待。

编剧黄昌勇:校友们为了这部戏把重要的活动都推掉了

第一轮演出,不管观众、媒体、领导包括戏剧专家,包括党史专家,各个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

上午专门翻了一下,我单独听意见达到25次,有些专家是到我办公室里来,一般都在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首先,把这些意见全部整理之后,开始了剧本的第二轮修改,这一轮修改整体上在虚实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内容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着重点一个是加强文献剧的文献性,在这一稿中会把30年代的故事讲得更清楚,同时我们把90年代的故事也加强了,因为这个剧本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也给自己出了很多的难题,这个戏是一个“套嵌式双线”叙事结构,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结构到底是什么样,我们给自己出了难题,当代线90年代线和30年代线到底怎么融合?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昨天当代戏的演员和导演组和编剧组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戏的上半部是在当代,下半部分在讲30年代,我跟马俊丰说,可能编剧和导演的功力还是不够,但是在文献性方面还是要加强。

第二个方面,就是内容的开掘,对30年代也好,90年代也好,2020年代也好,这三个时代的青年怎么交融,怎么互相激发激荡,这里面所包含着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甚至人生内涵,他的价值取向,我们争取在这一稿中有所提升。

第三个方面,我们的修改就是在舞台呈现上,能够更加完美。

我也知道校友们有很多重要的活动都推掉,来演我们这部戏,包括王洛勇老师,还有在座的诸位都是。今年疫情刚过,也不算过,但是为了这个戏,大家都保证排练时间和这个戏的训练演出。

柔石扮演者袁弘:上戏是我青春岁月最美好最灿烂的地方

上戏是我青春岁月最美好、最灿烂的一个地方,留下了很多特别美好的回忆,当然在学校的时候,我也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特别乖的好学生,但是毕业之后,其实我也知道不能够离戏剧太远,不要离学校太远,一直在找机会重返舞台,正好《前哨》给了我机会。

上次我就有聊到过,关于一个责任感的问题,我是一个体制外的社会闲散人员,当然我们社会闲散人员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社会回馈了我们很多,我们也希望做一些自己在这个位置、这个时间节点、这个时期应该做的事情,说大一点是你应该回馈社会,说小一点是学校,再说小一点就是身边人,应该做一些回馈性的事情。

其实《前哨》里面描写的这些年轻人,包括《前哨》里面描写的老师,也就是这些有学术追求的人,他们在他们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实是负担起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我自己特别希望通过这部戏,能够让参与创作的年轻人能够思考我们在如今这个世界,被他们创作出来的这样一个美好的新的世界里面,我们能够做一些什么事是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应该承担的责任,能够做些什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事情。不管是文化的传播也好,价值观的事物也好,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

感谢我们有责任感的编剧写出了这样的剧本,组了一个很好的班底,马俊丰是一个年轻有审美,特别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导演。

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这部戏,为学校也好,为我自己也好,能够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作品,也感谢各位媒体帮我们多多宣传。

演出信息

剧情简介:

1931年1月,在上海东方旅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位青年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殷夫被捕,随即从老闸巡捕房引渡到市公安局,又关进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三个星期。在狱中,他们回忆起昔日的文学与生活,困苦与斗争,亲密的朋友、美好的爱情、热闹的宴会,还有春日的桃花林。1931年2月7日,他们连同其他共产党人共24人被秘密杀害,史称“龙华二十四烈士”。烈士们未尽的事业和心中的期许,就像雪霁之夜透过囚室小窗的月光那样,照彻了未来的世界、今天和明天。

2020年,一所艺术大学内,导演系学生左浪和姚远正在导师王近教授指导下排演一部写于30年前的未完成的剧本,力图再现“五烈士”的故事,当代青年能否理解90年前五名青年作家的人生选择,又能否解开30年前编剧对“五烈士”的理解和感受?套嵌式的戏中戏的结构,为观众搭建了不同的审美和想象空间。

演出时间:

2021年4月16日(周五)19:30

2021年4月17日(周六)14:00/19:30

演出地点:

上音歌剧院(汾阳路6号)

演出票价:

¥880/680/480/380/280/180/80

演出阵容:

出品人  黄冲 谢巍 高菊兰

学术顾问  王鸿生 郜元宝 王锡荣 邢建榕 伊天夫  肖英

制作人  张蕾 佟姗珊

 

编剧  黄昌勇

导演  马俊丰

艺术总监  田沁鑫

音乐总监  许   忠

视觉总监  郑大圣

舞台设计  李   奥

灯光设计  谢渝熙

多媒体设计 王  萌

音效设计  詹   新

服装设计  董桂颖

造型设计  范丛博

舞台电影导演 戴轶飞

 形体指导  王  超

 副导演/舞台监督  金石飞

纪录片导演  及鹏飞

  

主演

  袁   弘  饰演 柔   石

  谢承颖  饰演 冯   铿

  顾   鑫  饰演 胡也频

  王佳健  饰演 李伟森

  杜光祎  饰演 殷   夫

  王文娜  饰演 丁   玲

  王家珧  饰演 许广平

  张洪铭  饰演  王  近

  方  文  饰演  姚  远

  葛洧吟  饰演  左  浪

     王  旭  饰演  青年王近

特邀主演

王洛勇 饰演 鲁  迅

任  伟 饰演 徐培根

刘婉玲 饰演 研究员

主题曲演唱

万茜

主题曲作词

包立峰

演员统筹

王苏 陈冉 洪彬 郑剑南 梁爽 徐立昂

合作支持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上海上戏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静安区文旅局

特别鸣谢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