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新村、新住宅小区的整齐划一,弄堂里的信箱大都是居民自己制作的。
它们造型各异,上面有主人的手写字,虽然略显粗糙,却透着生活的气息和活力。
一百多岁的愚园路上弄堂众多,有108幢小洋房、60幢历史建筑和11处文保单位。
那么,愚园路上的信箱长什么样?
▼▼▼
全长2.7公里的愚园路,堪称一个“野生信箱博物馆”。
居民手作的信箱也许不那么规整,但几乎每个都不一样。
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发起了“字与面”项目,由策划人厉致谦、沈健文带着志愿者们一起,把愚园路上的信箱看了个遍。
古人云,见字如面。
看到信箱,也可以想见到主人的审美、动手能力和阅读偏好,一窥街区的生活风貌。
这些五花八门的信箱,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
自明身份型
顾名思义,这类信箱上写着大大的“信箱”、“信报箱”、“LETTERS”、“POST”等字样。
开宗明义告诉你:你好,我是个信箱!
▼
姓氏型
弄堂里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写着姓氏的信箱了。
吕、许、朱、李……造型各异的信箱错落有致地钉在石库门或墙上,是弄堂里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
▼
门牌号型
这类信箱简洁明了,标明门牌号数字,方便邮递员准确投递。
有些信箱上写了两个门牌号,不知是否是邻里间共用的。↓↓↓
307、305、304,排排坐,吃果果。↓↓↓
嘿,小猫咪看着你们呢!↓↓↓
▼
订阅明细型
有些信箱上详细地注明了主人所订阅的期刊报纸。
新闻、时政、体育、美术、历史、健康、汽车、社科、旅游……愚园路居民的阅读爱好颇为广泛。
除了手写字、印刷字,还有些居民别出心裁地剪下报头来装饰信箱。↓↓↓
贤邻别墅的这个信箱上,所列出的订阅报刊竟有十种之多。门类包括新闻、体育、旅游、科学、艺术、时尚,显示了主人阅读兴趣之广泛。↓↓↓
他的主人秦先生是一位艺术工作者,已登耄耋之年。
他的爱好就像信箱上的报刊种类一样丰富,家里有一台足有一堵墙那么大的电视,用来看足球和赛车。秦先生说:“就是看得爽!“
他曾在阿根廷游玩途中不慎摔断手臂,但稍作休整后又继续行程,甚至还吊着断手跳探戈,直到回护后才去医院治疗。
可见是位开朗乐观的老先生。
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字与面”项目
策划:厉致谦、沈健文
照片贡献者:王越洲、卢一帆、马琴、祝逸、栗子、方圆、匡敏、叶君晖、刘璐、沈健文、厉致谦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小 灯/
拿摩温:陈不好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韩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