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前夕,汉中小区内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春联和福字,一派浓浓的新年氛围。今年的这些春联和福字有些特别,它们全都出自小区内几位年轻居民的手笔,最小的有小学生,最大的是大三学生,他们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增添了年味。
2月初,华康居委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起招募:写春联活动以楼组为单位,每个楼组招募两名有书法特长的学生,统一为楼门和楼组群里的独居老人家庭写春联、福字,请有意向参加的学生可以联系居委会。很快,经过学生自荐,邻居推荐等形式,一共9位学生朋友参加本次活动,全部为小区居民。2月6日,华康居委会一楼墨香阵阵,9位学生卷起袖子,拿起毛笔,写起了春联和福字。
写书法活动现场
9位学生中,大三的孙昊平是公认字最好的。孙昊平6岁开始学书法,有着深厚的功底。前年起,也就是他考上大学后,爸爸便在春节前夕鼓励他给社区写福字和春联,不仅在自家小区写,还找寻机会,到其他小区也发挥了一下,这一写,今年已是第三年了。孙昊平擅长的是行书,平时临的是王铎的帖,但是他说,王铎的字狂放不羁,不太符合大众主流审美,给社区居民写祝福,他还是转换了一下风格,做了一点功课。他在字帖里找了一些风格较为朴实的行楷来临摹,记者看到他这次写的春联和福字,娟秀大气,酣畅淋漓,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左二为孙昊平
写字时,有人突发奇想,在福字上加两个牛角,再添个金元宝,倒也显得妙趣横生,毫不违和,几位小学生的字迹略显稚嫩,但重在参与,大家都写得很开心,过年的喜庆气氛开始蔓延……
贴春联前,学生们合影
参与的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合影
2月9日,几位学生又来到小区里,和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一起贴起了春联和福字。在大家的提议下,每个学生拿着自己的幅字贴到了自家楼下的大门上,来来往往的居民看了,都好奇这是谁写的,当看到学生本人时,都伸出了大拇指。
学生在自家门洞前贴春联
当天,孙昊平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他跟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居委干部一起来到了华盛大楼,给四个“光荣之家”贴上自己写的春联,他们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休军医费静兰,退役军人、军烈属回秀英,退役军人、北站医院原院长张学忠以及退役军人倪泽云。
给“光荣之家”贴春联
据华康居委会主任周晓艳介绍,华康居民区的贴春联送福字活动始于2018年,最初是由一位年长的居民来书写,主要送给社区孤老。后来,为了增加小区里的青春气息,又加入了学生朋友来执笔。除了送福上门,居民们也都想通过福字和春联来增加小区的年味,居委会便从去年开始增设了每个门洞贴春联的活动,遗憾的是,春联比较长,纸张毕竟脆弱,这些春联都熬不过正月,就被“雨打风吹去”了,让人看了好生心疼。于是,今年,华康居委会又改进了,让学生朋友写福字贴在门洞上,春联送到退役军人们的家中,确保每份祝福和心意都能长长久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