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上海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高中校长们怎么看?如何落实?
聚焦“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校长 周飞
新课程构建了高选择性体系,营造了全面而有个性的育人生态。作为学校,要坚持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研训一体、分层分类原则,系统开展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培训与研讨;认真制订学校课程实施规划,高水平执行高中课程方案,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探索跨学科和专题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开发与学科课程互相关联、互相融合的综合实践类和劳动教育类课程。
高品质推进“双新”,需要高强度变革教学方式。新教材为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了“严谨而生动”范本,为学校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提供了知识依托。我们要在“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上下功夫,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大单元、大任务、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跨学科、项目化、研究性学习。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有效机制,建立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课程教学新常态。
高品质推进“双新”,需要高水准重构组织管理。新高考围绕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开辟了丰富多样的成才通道,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搭建了多层级的载体和平台。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选课走班管理体系,提升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和生涯辅导课程的专业化程度,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树立理想信念和促进终身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建立学校场地、设施、装备、教师、教科研协同的资源保障体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实现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吴坚
高中学段是基础教育集大成的一站,是学生从未成年步入成年的关键期,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适应未来国家建设需要的接班人的重要阶段。
在按照新课标要求完成基础学科教学(体、艺、劳、心理等做增量设计)的前提下,学校将国家课程和特色选修课程进行统整,分为“八大领域”,纵向设计成四层阶梯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特选课程”阶梯递进,下设 “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等,争取覆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实施学分制管理。希望能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为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探索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 推进实施下的教学变革,以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呈现育人方式变革的价值意义。我们举行了系列教学交流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办法以促进学生生动而富有个性的思维体验作为目标,以调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志趣和能力作为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业状况,响应其健康成长的意愿,尊重学生的认知及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用“航海文化”为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注入“续航力”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马淑颖
我们学校是目前全市12所市特色普通高中之一。学校结合航海特色和当前普通高中“双新”实施要求,在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的前提下,不断用“航海文化”为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注入“续航力”,立足航海衍生的航海人文、航海科技、航海工程、航海军事、航海贸易等丰富内涵,架构了四个大类、“五育”并举的课程图谱,同步依托“航海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迭代,以情境模拟、操作体验、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方式,持续驱动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评价方式的积极转变。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不仅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经历、多样的学习方式,更要在高中这个关键的生命阶段,引导每一个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点燃未来的梦想、激发主动的成长。为此,我校将学生发展指导和生涯指导理念贯穿进学校以“航海文化”统领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此外,我校作为海事大学的附属学校,得到了海事大学对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的全方位支持,也与交大海洋学院、上海海事局、海洋局、极地研究所、航海博物馆等单位建有长期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不断促进高校资源、社会资源与高中教育的有机融合。近期,学校立足创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标杆校,正在努力推进打造智能环境、技术赋能教学、探索智能治理的教育现代化实验,力求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以特色为抓手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育人品质
上海市徐汇中学校长 曾宪一
我欣喜地看到在《上海市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全面落实《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以转变育人方式为主线,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凝练特色教育内涵与定位,创新特色教育路径和载体,优化学校治理体系,推动特色高中存量提质、增量保质,促进特色高中进一步提升品质,市示范性高中更好地培育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形成城乡分布合理、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高品质有特色发展格局。”这无疑为长期坚持特色办学的学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特色办学有助于促进全面发展。我校以科创特色创成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办学的顶层设计和践行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其实做特色不是只建特色,为特色而特色,而是为了带动全面发展。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之后,科技特色在原有基础上明显增强,艺术、人文特色也随之整体提升。在实践中,我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尝试了创新教育,努力建设基于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
特色办学有助于变革教学方式。偏理的学科课程大都应在实验室中学,偏文的学科课程大都应在图书馆和行万里路的“研学”过程中学。如今我校特色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探究式自学——在主题活动中学、在项目实施中学、在课题研究中学。倡导特色学堂:学生自己干,老师身边站!我认为,教师要相信学生具备探究能力,这是教师教学的道德立足点。师生一起学会了做研究、做学问,是研究让学习真正地发生,提升了学习品质。孩子只有会研究了,会学习了,才能够学会自学,反过来又促进基础课成绩稳步提升。
特色办学有助于坚持五育融合。我们将花大力气研究科、艺、体融合创新教育,这是对于五育融合的重要尝试。继续加强学生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全员导师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色办学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聚焦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统筹实施学校学科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