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四位老外的来沪“历险记”: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

11月的一个周末,半夜1点,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的手机响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出事了!”周平的心咯噔了一下。

就在白天,他们刚刚“过五关斩六将”,想尽一切办法搞到了两张从美国到上海的机票,为的是让两位美籍歌唱家——男高音布莱恩·杰德、女中音歌唱家米歇尔·德扬能够来沪。

没想到,布莱恩·杰德健康证明又有了问题。

而在这之前,他们同样费尽心思,才劝服两位资深录音师克里斯托弗·阿尔德和菲利普·克劳斯接受往返隔离28天的方案,从欧洲飞赴上海。

疫情之下,这四位老外的这趟“漂洋过海之旅”难度之大,堪称一场“历险记”。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签证被拒、机票取消等困难,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迎接隔离,为的正是参与录制上海交响乐团与世界知名的古典音乐品牌DG(德意志留声机)合作的第二张唱片。

“所有我们预想过可能发生的困难,我们都遇到了。”

经过6天的录制,这张唱片终于在12月12日杀青,而如今回忆起这段时间的经历,周平依然心有余悸。

2018年,上海交响乐团成为中国首支签约DG全球发行唱片的交响乐团,并于2019年在全球发行了第一张黄标唱片《门道》,明年是著名作曲家马勒逝世110周年,第二张唱片则选择了马勒的《大地之歌》和中国作曲家叶小纲的《大地之歌》,两部同样源于中国文学脚本的作品,在东西方作曲家的不同诠释下,会产生怎样的对话?

这张颇具巧思的唱片原计划于今年5月录制,因为疫情,不得已延期到了年底。

从前期筹备到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厅里真正奏出第一个音符,此次录制可谓一波三折。

为了保证唱片质量,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曾前后多次电话沟通,最终说服曾多次为音乐大师阿巴多录制唱片的录音师来沪,而此次行程需要他来回隔离28天。

而参与录制马勒《大地之歌》的两位歌唱家的行程更是变故丛生。男高音布莱恩·杰德签证被拒,而原定来沪的女高音又临时失约,让录制计划一度面临搁浅。

“那段时间,每天打开邮件,都是噩耗。”这让周平一度开始怀疑,花那么大代价去做这件事,值得吗?

最终,她决定和余隆打一通电话,“我们谈到如果今年录不成,明年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很可能也录不成。但如果成功了,也许就是这一年全球唯一的一张纪念马勒的新唱片,不如忘掉所有可能面临的岔路,一条道走到黑。”

于是,所有人鼓起勇气,再度拾起计划,咬牙推进。

莱恩·杰德签证搞定了,曾获格莱美奖的女中音米歇尔·德扬答应“救场”,两人的机票,好不容易抢到了。曙光似乎就在眼前,然而好事依旧多磨。

航班起飞前的早上,上交接到音乐家经纪人的电话,“飞机被取消了”。要知道,如果不能迅速买到新的机票,登机前做的核酸检测报告就会失效。

上交方面立刻发动了一起可以发动的力量,终于刷到了在法兰克福转机的机票。

随着莱恩·杰德顺利抵沪,这场“历险记”就这样结束了吗?

并没有。

因为航班延误,米歇尔·德扬在抵达法兰克福机场后,错过了转机必须接受的核酸检测,而无法搭乘后续航班,不得不在机场“留宿”。但幸运的是,最后她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帮助,被安排到了机场酒店仅剩的一间房间过夜。

在上海接受完隔离,终于和上交“集结”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在美国我们已经停止演出很久了,所以当收到上海交响乐团邀请时,我非常兴奋。国际旅行困难重重,还要隔离两周,我还是来了。”米歇尔·德扬说。

今年年初,原计划要在欧洲演唱这首作品的莱恩·杰德为了这次的录制做足功课,“由于疫情,全世界很多音乐会都取消了。但我在去年就开始为这首曲子做准备,还特地买了中古乐谱,进行了专门的声乐训练,做了很多笔记。”

几天的排练和录制,让布莱恩赞叹上海交响乐团的职业素养和余隆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我相信这次合作会诞生一个非常特别的作品。”

让周平感慨的是,之所以能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上交团队的坚持与韧劲之外,也离不开国外艺术家们的倾力配合,“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双方想的都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对于他们而言,也非常珍惜这次的录制机会。”

在余隆看来,两部《大地之歌》的创作是一次对话,这次唱片的录制也是疫情阻隔下难能可贵的一次文化对话。

离开上海前,远道而来的艺术家和上海音乐家来了一个宝贵的拥抱。“如果明年有机会在上海现场演奏这部作品,就算再来一次隔离,我也一定要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