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标遇上舞蹈,三段影像演绎申城“舞极限”

11月27日下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教育特别活动——“舞极限”学生舞蹈实践活动在上海影城收官,三组由“舞极限”特邀艺术家与上海师生共同创作完成的舞蹈影像作品也正式首映。

活动现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为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外聘专家翁耀昇、D.Lab舞蹈工作室创始人段婧婷、旅沪乌克兰籍当代舞者Julie S三名特邀艺术家,以及音乐总监周乐维、音乐设计郭啟超、合作编舞李欣蒙、陶思烨颁发了“艺术奉献”纪念牌。

据悉,除了在首映式上公映之外,这三组舞蹈影像还将于年底在上海大剧院等场所进行展映。同时,作品也将通过线上载体,被推送到所有上海学生舞蹈联盟成员单位,并通过网络在各类视频网站上播出,供大家欣赏与学习。

此次艺术家们创意的三组舞蹈影像作品,融汇芭蕾舞、现代舞、中国舞、街舞等各种舞蹈艺术风格,分别以“共生”、“共通”和“共融”为关键词,诠释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种种感悟与探索。

作品运用创编、组合、即兴等各种创作手段,结合上海历史博物馆、杨浦滨江·绿之丘、中华艺术宫等各大城市地标特色,通过艺术家与师生们的共同演绎,最终形成了本次首映式上对公众放送的三段风格各异、内蕴深刻的舞蹈影像作品。

在全球疫情蔓延,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延期举办的背景下,本次实践活动面临重重挑战。与往年艺术节推出的艺术实践活动不同,今年的“舞极限”将活动的载体从线下同时拓展到了线上,并贯穿到了活动的全过程中。

艺术家们通过录制系列教学视频课件的方式,让舞蹈教学课程“上云”,并由各校教师线上反馈课件教学成果,最终筛选出23所学校和单位的9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舞蹈影像作品的拍摄。

除了“云课程”、“云选拔“,为了让“舞极限”活动能够走近更多人,也为了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普及舞蹈影像这一艺术形式,艺术节中心与短视频平台“快手”联名发起了“舞极限×天生就是舞者”舞蹈短视频挑战活动,吸引了全网受众的争相关注与互动,在城市的各处标志性景观拍摄舞蹈视频,该话题页的短视频总共收获了近100万的播放量。

艺术教育的目的,除了向受众传授艺术技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启迪受众的艺术创意、提升受众的综合艺术素养。“舞极限”通过创新的数字化、影像化表达方式,让舞蹈艺术得以在舞台之外获得更长的留存时间和更广泛的传播途径。而艺术教育另一品牌活动“学生观剧(展)团”也在探索未来演艺市场生态下各类演出共融共生的无限可能。

本届观剧(展)团成员的观摩范围从传统剧院演出拓展至线上演出、新空间演出、沉浸式演出等多种新兴演出形式,成员结合自己的观摩体验,最终以模拟演出交易会的形式呈现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未来艺术节”内容方案。

创新的活动参与方式,让艺术教育的对象从单纯的“旁观者”转换为“参与者”,也为艺术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