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4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征收过程中,家庭矛盾也频繁出现。
“听到征收的消息,绝大多数居民都是喜笑颜开,终于盼到‘解放’了,但也有一些居民有所担忧,比如有些居民家里因为家庭关系比较复杂,一涉及征收,就会引发家庭矛盾。”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陈燕表示,她块里有位居民叫曾爱民,房子是他父亲留下的,这套房子除了曾爱民以外,还有他哥哥和姐姐的户口。
曾爱民一家三口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他身体不好,生过大病开过刀,对征收的事情非常的担心与忧愁。曾爱民曾经和他的哥哥、姐姐协商过,表示自己是现住人希望能多分些钱。他的姐姐考虑到曾爱民的身体状况,愿意接受。但是他的哥哥并不同意,认为这套房子是他们父亲的遗产,需要姐弟三人平分。
在第一轮征询的时候,曾爱民一家由于一直有分歧,迟迟未定代表。征收所连同居委工作人员召集曾爱民一家开过协调会进行调解。在协调会上,曾爱民的姐姐出于对弟弟的照顾,提出个方案:搬迁费和奖励费给予弟弟,剩余的钱三人平均分。
这个方案是曾爱民和他的姐姐都可以接受的,居委工作人员作为旁观者也觉得于情于理。但曾爱民的哥哥却不同意,一定要坚持姐弟三人平分。最终,第一场会议连家庭代表都没有选出来,由房管所指定住在此地之人曾爱民作为代表,才投下了同意票。
虽然第一轮征询同意了,但在接下来的二轮征询过程中,曾爱民家的问题仍未解决。为此,居委会又进行了几次调解。居委会了解到曾爱民的哥哥家里还是比较富裕的,盛千书就反复劝说曾爱民的哥哥。在居委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曾爱民的哥哥终于让步了。随后,曾爱民和哥哥、姐姐协商达成一致。
“通过这次的事件我学习到,就算可能一时半会不能帮助到居民,说不定时间久了就有所帮助,只要我们坚持。居委工作人员有些时候说话不能太直接,有时候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习说话和干活技巧。”陈燕也在总结领自己的工作方法,有时候谈话陷入僵局,基层干部就及时转向居民的身边人,找居民信任的亲戚朋友聊,再让他们找居民谈,局面就打开了。
类似的情况,在盛千书所负责的115户居民中也存在。家住山东南路的刘美娟今年96岁,去年摔了一跤,因为年纪大了不能动手术只能在家静养。刘美娟整天都瘫在床上,由5个女儿轮流陪护,大女儿今年也要70岁了,没有结婚并且患有精神障碍。
了解到刘美娟一家的情况后,盛千书和征收所的工作人员,主动与刘美娟的5个女儿联系,向她们解释了项目征收的好处和惠民之处,并动员他们积极配合征收工作。
一开始,听到要征收的消息,刘美娟的5个女儿都很兴奋,毕竟可以得到一大笔补偿款。然而,没过多久,5个女儿却为如何安置老母亲、患病的大姐以及征收款的分配产生了分歧:老母亲和大姐晚年住在哪里?住在什么地方?能分到多少房子?这些补偿款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这些都是其他四个女儿所担忧的问题。
征收工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是老人的安置问题需要重点推进。居委会和征收所商量下来,以先安置好老人和患病的大姐作为目标。盛千书以5个子女为突破口,经过与全家人的商议,5个女儿决定暂不分钱,用补偿款为实际居住在征收地块的老母亲和患病的大姐在市区购置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
决定一出,各方出力。征收所的经办人员和居委工作人员纷纷为刘美娟寻找合适的房源,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在徐汇区中心地段找到了合适的房源,并谈好了价格。
然而,在准备签约的时候,刘美娟患病的大女儿却一时想不开,天天来找居委工作人员,说之前的决定没有得到她的同意,现在她不愿意搬。盛千书与她详细沟通,了解下来后得知,她是怕新房子房产证上没有她的名字,担心母亲刘美娟过世后,妹妹们会将她送至精神病医院。于是,盛千书再次与其他四个姐妹联系协商。
通过与刘美娟的其他四位女儿沟通,盛千书得知,其实是她们大姐自己不愿到房产中介去签字,只要她能去签字,名字能随时加上。于是盛千书又去劝刘美娟的大女儿签字,最终取得了她的同意。就这样,刘美娟家里的矛盾解决了。
然而,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其它的波折,解决了家里的内部矛盾,接下来又出现了搬场的问题。因为刘美娟今年已经96岁高龄,长期瘫在床上无法走动,只能靠“120”急救车来运人,但按照规定,“120”急救车只能送病人到医院救治,不能用于居民搬场。
于是,居委工作人员多次与120中心联系,说明了居民因搬场有实际的困难,希望120能够照顾居民。在居委工作人员多次与120中心协调下,120中心终于同意派车,在搬场的前一天将刘美娟送至新购置的房屋内,让刘美娟住上了舒适的新房,同时也解决了刘美娟患病的大女儿的居住问题。
“刘美娟和她的大女儿搬到新房后都非常满意,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感谢政府为他们解困,我们居委工作人员也为帮居民干了一件实事而感到高兴。”盛千书表示。
还有一户居民也是因为家庭矛盾迟迟不肯搬离,是由居委工作人员阚东林负责的陈伟民一家。陈伟民有4个儿子,这4个儿子对外较为团结,对内却矛盾激烈。征收所曾建议该家庭申请居困,但因其中一个儿子陈冬已经购买过经济适用房,不能享受托底政策。
四儿子陈杰夫妻要求与其他兄弟平分财产。陈伟民先前表示待托底结果明确后再搬迁,现在按照托底情况,每人四十多万元的金额不足以购买房子,于是,陈伟民又提出新的诉求,要求安置3套三房一厅的房子。
在谈判沟通的过程中,由于陈伟民的三儿子去世,陈伟民本人的心情不大好,拒绝接受征收所接下来的谈判,并表示要等过了三儿子七七后再来找他谈判。居委会和征收所的工作人员一边安慰陈伟民,一边也在寻求合适的机会继续与其谈判。
被拒绝很正常,但这并不代表事情一定没有转机。后来,居委工作人员在做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家的人口比较多,就把这个信息告诉了征收所的工作人员。于是,征收所的工作人员就把他们家的情况进行了审核,正好他们家也在征收所提供的房源中找到了合适的房源,经过征收所和居委会的耐心劝解,陈伟民一家准备搬离了。
2020年6月23日早上,陈伟民的大儿子陈睿来盛泽居委会领取打包盒,他们一家在整理行李,这两天准备搬离。“我要走啦!再会!”陈睿与居委工作人员告别后离去。
对于居委工作人员来说,能够帮助居民解决困难,就是他们工作的高光时刻。虽说家庭矛盾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但在他们眼里,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一人解决不了,就互帮互助,居委工作人员们也常常会抱团解决困难,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 30.5 犹豫不决?巧用“攻心计”
有一些居民的心态是摇摆不定的,一方面他们愿意响应政府的号召,支持旧改;另一方面,等到真正让他们签字的那一天,又开始犹豫不决、左右为难。
2019年12月26日,张文君与征收所的工作人员前往了王秀清家中,一方面看看王秀清还有哪些疑惑,另一方面也再做做她思想工作,争取让她在第一轮征询中签约。
位于宁海东路上的王秀清家,同盛泽小区很多人的家里一样,墙上坑坑洼洼地掉皮,楼梯上也锈迹斑斑。想要上到二楼,必须要先经过一段几乎90度的楼梯。
屋子虽然不大,但是被王秀清的女儿打扫得很干净,地面上一尘不染,能看得出这是十分爱干净的人家。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远处的东方明珠塔,观景角度绝佳,显然是属于不折不扣的“钻石地段”。按照面积换算,王秀清家里可以得到四百多万的补偿款,然而,王家却迟迟不同意签字,这又是为何呢?
“阿姨,你家观景真是老好了,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一间屋子了!”张文君率先打破空气中尴尬的沉默,夸赞起王秀清家。
一看又是征收所的人来了,王秀清女儿的脸上顿时挂出了一副不情愿的表情,“你们别来催我了!现在不是还在酝酿期吗!阿拉再酝酿酝酿啊!”
“阿姨,今天是我们征收所指标最后一天。”一旁征收所的工作人员提醒王秀清的女儿。“最后一天我们也不签,急什么!这么大的事,总得容我们再商量商量啊!”对于征收这样的人生大事,顾家觉得一定要再三考虑。
征收所的工作人员随身带着合同,就把合同递给了母女俩,王秀清和她女儿仔细研究起合同,“不想搬啊,我都住了六十多年了!”王秀清一边看着合同,一边说道。
“明天让我们头一批签约,我们办不到!”王秀清表示,征收办的工作人员还是用扣利息的方式和她讲道理,告诉她利息一点点在流走,“阿姨,早点签约,早点搬迁,有奖励!”
“阿拉就是想来想去想不通!”王秀清对于目前的征收方案,还是不理解,她觉得单价太低,与自己最初想的不一样。“等我们想通了我们就去签字!”王秀清的女儿也在一旁激动地说道。
说这话时,王秀清的女儿已经表现出送客的动作,即使今晚零点以后就可以签字,但她们就是表现出一副无论你说什么我就是不签字的态度。
“我们家里人多,户口也多啊,我还有两个儿子啊。我们一家人要好好商量商量,你们不要着急嘛!”王秀清继续说道。
征收所的工作人员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劝解。聊了整整两个多小时,两位老人的态度依然纹丝不动。因为还要去其他居民家里走访,张文君就先行离开了,而征收所的工作人员还想继续待会,有时候“磨”也是一种笨办法。
“阿姨,您别激动,别气坏了身体,身体是最要紧的,不要以小失大!”临走前,张文君再一次嘱咐王秀清。
这样的解释,这样的奔忙,并不一定每次都有效果的,但是没有征收所和居委会两者之间的一次次费尽口舌的解释,很多居民心里的疑问会越来越多。明天王秀清一家能否签字呢?张文君的内心浮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虽然没有赶在第一批去签字,但是过了几天,王秀清一家终于“想通了”,决定签字。
对于居委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并不能直接干预征收所的工作流程,但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他们无法直接干预过程,只能从“心理”上去疏导居民的情绪,最终做决定的还是居民自己,如果没有居委工作人员苦口婆心的劝解,很多居民“想通”的时间会更长。从“想不通”到“想通”的过程,看似容易,心理上的转变却实属不易。
● 30.6 “耐心”是不二法宝
看到居委工作人员如此卖力地奔走宣传,有不少居民会猜测,征收所一定是给居委会好处了。不少谣言在一些微信群里传播起来,也有人散布消息说:“晚签的人分的钱更多了!大家都不要早签!签得越晚,分得越多!”这些谣言加大了各位居委工作人员们的工作难度,面对不少分散在上海各区的居民,居委工作人员带着一颗“耐心”一次次前往。
刘怡静块里有一户居民家是典型的人户分离。刘怡静和征收所经办人想一起去居民在松江区的住处入户沟通,但对方表示不相信征收所的工作人员,点名要征收所的项目经理过去。
经过一番曲折的车程,刘怡静一行人终于进入了对方家里。承租人的孙女对刘怡静他们说:“老爷子的身体不好,他有残疾证,想要补助。”听后,刘怡静和项目经理一脸疑惑,看他们家的条件也不错,不像是需要补助的家庭。
刘怡静和这户居民的孙女平时接触的不多,仅限于来居委会领取牛奶票的时候。在征收期间,每次都是电话联系,但孙女这边却迟迟不同意。刘怡静也认为他们家条件没有那么差,做钉子户没有意义,于是刘怡静就从“扣利息”角度入手,因为户主口齿不清楚,基本上都是和户主的孙女在谈。
没想到一天时间不到,这家人就被成功谈下来了,速度比刘怡静预想的快了很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刚开始,户主的孙女对征收所的项目经理表示:“你们给的钱也太少了!”她以前几年西宝兴路改造为例,表示和西宝兴路比起来,这边单价少了五六千块。
一起去的征收所的项目经理正好参与过西宝兴路旧改,就对她说:“那边是楼房,很多还是小洋房,房屋和房屋的结构都是不一样的,金陵东路这里基本上是二级旧里,肯定不能和西宝兴路的房子比。不要只听朋友们谈的经验,每户人家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地区的情况也不一样。”
“我都知道,你们有提成的!给我们少分点,你们就能多拿点!”小姑娘依然不依不挠地说,“我们这个账都是光明正大的,没有你想法中的暗箱操作,我们这边都是有公示墙的,这个钱给不了你,也进不了我们的口袋,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刘怡静耐心地向她解释道。
经过征收所的工作人员和刘怡静一下午的沟通,这一家终于决定签字了。其实,居委工作人员主要通过把各种真实情况摆出来,摆的道理也很难被挑出什么毛病,识大体的居民们听完后,大多都会痛快地签字。
刘怡静块区内还有一户居民吴先勇家,户籍地址在宁海东路上。吴先勇家的房子为晒台搭建,房卡面积为10.2平方,他不同意签字的原因是认为本次征收房屋评估价格太低,对于五万多一平米的价格表示不能理解。
吴先勇认为金陵东路地块属于市中心,无论是到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还是城隍庙、外滩都很方便,附近有多条地铁线路,地价昂贵,附近老房子售价也要8万一平。吴先勇腿脚又不好,目前居住在松江区,到市区来商谈征收事宜很不方便,就一直不愿意签字。
“在开展征收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脾气比较火爆的居民。处理这方面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态度,要用耐心和细心来引导居民,通过正面渠道来影响居民,使他们摆正心态,更理智地解决征收问题。”刘怡静说。
为了使吴先勇更直观地了解到本次征收工作的具体政策,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刘怡静前前后后多次上门进行解释,说明政策,向他讲解评估结果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最终,吴先勇终于同意签字了。
李云平副书记块区内有这样一户居民,该居民也为“人户分离”户,在前期摸查时原以为没有问题,第二轮征询开始后征收所工作人员多次联系该户,对方却避而不见,电话也不接。
征收所的工作人员希望居委工作人员配合做宣传、劝说工作,作为块长的李云平接到任务后,利用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积累了解到该户对征收政策的看法:该户儿子对征收政策有不同的理解,补偿心理价位高。
李云平不厌其烦地多次电话联系,多次牵线约对方和经办人商谈,并和经办人到对方在闵行区的家中进行宣传,送征收资料、说明政策,经过十余次耐心的宣传、解释,居民终于同意签字了,目前该户居民已交房搬迁。
“征收工作中,化解居民矛盾是天下第一难题,作为居委工作人员在处理这方面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要充分利用平时在工作中与居民建立的友情,工作要有敬业精神,以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作风,更要用耐心、真情来感化居民,解决征收中的居民矛盾。”李云平总结道,对于居委工作人员而言,耐心是他们开展征收工作的“不二法宝”。
● 30.7 一把轮椅找回生活的勇气
一有时间,居委工作人员张文君就会去走访她块区的居民。每到一户居民家中,往往都会坐着走不了,因为居民们都把她当自己家人一样,聊天叙旧,甚至邀请她留下来吃饭再走。
这一天,张文君在李存明家里聊了整整两个多钟头,征收和搬家都是人生大事,张文君都会耐心地和他们解释清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你见过厨房浴室客厅厕所四合一的房间吗?李存明家就是这样的布局。李存明一家已经居住了三四十年,这个1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摆放着一张床、一张桌子,桌子一旁就是淋浴和抽水马桶,另一旁就是洗菜的水池还有灶台。无法想象,一家人就在这么小的空间内烧饭、洗澡、上厕所,还有睡觉。
“10月19日过来量房子。”在李存明家里挂着的日历上,一个个重要的日子被圈了出来,征收对于他们家来说,是头等大事。一开始,李存明不想搬,因为他觉得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市中心去哪里都很方便。但他女儿劝他:“如果不搬,每天都要扣利息。利息扣多了,根本就买不起房子了。”李存明想了想,还是痛快地决定搬离了。
如今就要搬离这里,对于李存明来说,既高兴又不舍。高兴的是以后终于可以住进楼房里,有宽敞的厨房、洁净的洗手间,再也不用忍受以前的那种苦日子了。但一看到单人床下放置的一副轮椅,李存明心里又勾起一段往事,令他不舍离开。
2019年,李存明因为做木匠活,不小心摔了一跤,腿脚不便。负责他的居委会干部张文君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回到居委会后,就和蒋琛及时汇报了这个情况。两位居委工作人员马上联系残联,询问是否可以帮李存明申请残疾人证,并在残疾人辅具网站上面帮他申请到了一副轮椅,送往李存明家中。
一副轮椅,背后是盛泽居委工作人员满满的爱心。李存明居住在这里的时间内,张文君还经常上门去看望慰问,春节期间还帮他申请了300元的临时补助。后来,他也会坐着轮椅来领他90岁父亲的牛奶票。就是这张轮椅,让李存明的生活重新看到了希望。
干部到一线下沉、问题在一线发现、资源在一线集结、工作在一线推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平时对居民的付出,在旧改工作中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力。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
● 30.8 为女儿上学担忧的父亲
征收,不仅是户主们的人生大事,对于租住在金陵东路上的一些租客来说,也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仅仅是需要重新寻找住处的问题,可能还会涉及到子女上学、医疗条件等其他的问题。
一个阴冷的下午,天空飘着零星的小雨。大街上,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吵架声,街上的路人都顺着声音被吸引过去。一个约莫三四十岁的男人和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伯正在激烈的争吵,中年男子情绪特别的激动,隔着几条街,都能听到他说话的声音。
正在居委会值班的陈警官听到争吵声立刻出来劝解,陈警官先让街上围观的人渐渐散去,带领当事人双方来到盛泽居委会一楼的活动室里坐下来慢慢说。陈警官听了一圈下来,了解到了事情缘由:这名中年男子常年租住在老伯的老房子里。因为征收的原因,老伯要在10天之内收回房子,如果错过期限,老伯表示自己就会受影响,而中年男子迟迟不愿意搬走,是因为暂时找不到能够办居住证的新房子。
为何会这么迫切需要一张居住证?原来,是因为来年春天他女儿就要上小学了,没有居住证就去不了想去的学校读书。
中年男子几乎带着哭腔说:“我从外地来上海做点小生意,很辛苦的!”他的诉求是房东必须陪他先去办好居住证,再搬离这所即将要征收的房子,而房东的诉求是如果租户先搬走,就陪中年男子去办居住证。
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的问题。对于常年处理居民纠纷的居委工作人员来说,这种事情还是头一回遇到。
看着双方一直僵持不下,盛千书给双方倒了杯水,试图缓和下气氛。然而,中年男子却不为所动,继续大声嚷嚷,并扬言解决不了就去报警。听到这句话,社区民警陈警官对中年男子说:“这是我负责的块区,不用报警,你直接找我吧。”
陈警官想出一个法子,那就是写一份证明,让双方都签字按手印,让中年男子先搬家,不要影响征收工作,等2020年1月12号征收工作结束后,再由房东陪同中年男子前往办理居住证。
然而,中年男子内心的忐忑依然无法放下,他用很高的音量对现场所有人说道:“你们不能骗我啊,我女儿读书的事情不能耽误,我一定要办下居住证来!”
陈警官说:“你放心吧!我来做担保,房东不给你办,你到时候就来找我,我给你作主,你自己写担保书吧。”
这时,中年男子才感觉心里的石头渐渐被放下来,他拿起了笔,犹豫了几秒钟迟迟没有动笔,摸了摸自己的头,对在场的人说:“几年没有用笔写字了,好多字都不会写了。”
听到这话,盛泽居委会的活动室又响起了笑声,为女儿上学的事情所担忧不已的父亲,也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31 预签约首日:她想第一个签约,他却说过程慢是件好事
2019年12月27日,是黄浦区金陵东路旧改项目二轮征询预签约的日子。一轮征询更多的是征询意愿,而二轮征询就要把内心的想法落地生花。
“旧改梦”能否实现?12月27日也成为了关键的一天。盛泽居委的各位居委工作人员几乎牺牲掉全部的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他们比谁都盼望着,能尽快通过85%的签约率。
2019年12月26日,盛泽居委会外面挂起了告示牌,今晚24点起就要开始二轮征询预签字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在做最后的冲刺。
晚上九点多的盛泽居委会内,灯火通明。在征收工作开展之前,居委会的下班时间是晚上五点,然后会留守一名工作人员值班,负责接听居民的电话和处理紧急的事宜。然而,征收工作启动至今,居委会全员几乎每天都需要加班,晚上九点能下班已经算早的了。
盛泽居委会是由居民楼下的商铺改造而成,共两层,一楼是大厅、办公室、图书馆,还有一个小型的活动室,里面有一张乒乓球桌。顺着图书馆旁边的楼梯,有一个隐藏的二楼空间,暂时置放着一些杂物。
张文君因为第二天要早上七点来居委,赶到家里也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怕影响家人休息,所以就选择在居委会将就一晚。“我那晚就是在这里睡的。”张文君指了指杂物堆砌中的几张桌椅,几个板凳拼一起,空调开最大,就这么将就了一晚上。
在刘怡静的办公桌上,放着几瓶止咳糖浆,因为连日的奔忙,再加上气候变化,刘怡静不慎中招,得了流感。但她没时间休息,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喝药,因为怕传染给居民,只能戴着厚实的口罩。
26日傍晚,72岁的蔡阿姨早早来到了居委会,“几点可以签约啊?”蔡阿姨反复询问着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生怕错过了签约的时间,因为她想要做第一个签约的人。
经过一天漫长的等待,零点一过,排在队伍最前面的蔡阿姨第一个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她脸上笑出了花,想做第一名的心情难以言表。
“我这个人以前从来不和别人争什么,但是征收这件事我一定要第一个签约!我家的小房子换大房子我已经很幸福了!”蔡阿姨17岁就去了新疆,在那里待了40年,对于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
她说,居委会对她这样的孤寡老人很照顾,她最需要的就是感情上给她的关注。她本来是想拿钱,但是考虑到家里还有3个户口,最后选择了房子。为了给家里人多分点钱,蔡阿姨挑选了远一点的房子,她用22平方米的房子换了77平方米的房子。
12月27日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待公示栏上的数字不断跳动。13:52分,52.34%;15点53分,61.59%;19点46分,79.49%……盛泽居委会外面的墙上,公示栏里的数字被不断地更新。一位志愿者每隔几分钟,就来更换上面的数字。这些数字的背后,也代表着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签约。
终于,在20点08分那一刻,签约率突破了85%。这意味着金陵东路旧改正式生效。盛泽居委会的居委工作人员,同在现场的居民们,听说签约率突破了85%,都激动地拍手叫好。
“速度还是慢了一点啊,我听说其它地方老早签约率就过了85%了!”“是啊,我们这里数字增长的好慢!” 告示牌上的数字在继续增长着,几位居民在盛泽居委会门外议论起来。
一旁的居民张金荣听到此话笑了笑,上前和居民们说:“每个地区和每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用速度来比较啊!”
征收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多数人都希望快点分到房子,或者早日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补偿款,而几十年生活就这样过来的张金荣却希望征收过程可以慢一点,稳一点,他说道:“过程慢是一件好事,走得快不一定走得好,这和走万里长征是一个道理!”
因为征收,张金荣被申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成为了一名“网红”。
几乎90度的楼梯,别说老人要每天上上下下了,就算是年轻的小伙子,爬楼梯都很吃力,稍不留神就可能会摔一跤,而这样的楼梯,在金陵东路里比比皆是。位于金陵东路196弄6号的张金荣家里就是这样的情况,夫妻俩每天一手拎马桶,一手扶着墙,在几乎垂直的楼梯上上下下,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四十多年。
“旧改,实在是盼了太久,错过要后悔一辈子!”张金荣一家已经看好了闵行的一处小三房,今年春节,全家就能在新房过了,“小区里有个花园,我们俩以后每天都要去那里锻炼身体。好日子才开始,我们也要像其他上海老人一样争取活到80多岁、90多岁!”
32 勇敢告别过去,更好迎接未来
经过为期10天的预签约后,2020年1月6日,金陵东路地块旧改项目二轮正式签约的首日签约率达到了99.2%,又创下了黄浦区旧改征收的一个纪录。
2020年1月7日,金陵东路地块旧改项目举行了生效仪式。居委干部们也早早赶到了现场,他们比任何人,都期待着二轮征询能够正式生效。
在生效仪式上,黄浦区房管局副局长朱炯宣布:“居民朋友们!截至1月6日,本地块签约率已达到99.20%,已经远远超过了85%的规定。根据《上海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即上海市人民政府第71号令的规定,我宣布金陵东路旧改项目正式生效!”
盛泽小区983户居民的旧改梦终于要实现了。但盛泽居委会的工作并没有因此止步,在搬迁过程中他们将继续全力以赴做好更加周到的服务。
2020年1月12日,清晨七点不到,搬场的居民就已经做好准备。张金荣一家早早地就收拾好了行李,等待搬家的车到来,面对电视台来采访的记者,张金荣激动地表示:“老房子上楼梯头要碰到的,坐着的话人要往前歪的,因为地板不平。家里虽然只有三口人、十几个平方,但吃、拉都在房间里,都用马桶的,每天要跑到楼下倒马桶,楼上也没有水,要拎上去的,所以这次的政策给了我们最大的实惠,我们可以到新房子去过年啰!”
一箱箱打包好的行李,连同几十年打包好的回忆,被装上一辆辆挂满红花的卡车里,被运往金陵东路居民新的家园中。张金荣坐上了搬家的车,准备离开。他再一次握住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手,再一次回眸看看他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地方,再一次向老邻居们用力地挥手告别。这一别,下一次再见面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想到这里,他用手擦了擦眼角的泪。
即使已经搬离,但居民几十年的情谊不是说断就断的,有句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72岁的张叔一有时间就会回来看看他曾经的家,搬离的房子都被封上了红色的墙,从小长大的地方,他再也进不去了。
因为搬迁,盛泽居委会临时改在了金陵东路339号第二征收所内办公,2020年6月2日,张叔一大早就来到居委会,这里就像他的家一样,一有空总想过来坐坐,聊聊天,叙叙旧,在居委会内,他像往常一样打开了话匣。
“我是在金陵东路这里出生的,如今已经有72年了啊!”同金陵东路上的很多人一样,张叔和他的姐姐、弟弟三户人家居住在这里,生活设施极其落后,但那样的日子他一过就是七十多年。
在征收过程中,要房子还是要钱?他也经过了一些列复杂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要钱,决定买市区的房子住。
他所分得的一百多万的补偿款,对于他而言,确实是一笔巨款,但是想要用这笔钱在上海市中心买套房子,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
张叔想在虹口区或者杨浦区买套二十多平米的房子,和老伴两个人住足够了。选择住在市区,不仅是因为想离女儿家近一点,还因为医疗条件会比郊区好很多,“你打电话叫救护车,救护车都找不着路!”张叔笑着说。
张叔看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七八十年的老公房,张叔幽默地说:“我这是用最少的钱买最差的房子。”但他又说,这一生做人最重要的就是“知足”二字,即使是老公房,也比他曾经住了七十多年的房子好,有厨房和洗手间,能洗澡和烧饭,满足日常生活基本的需求,足矣。“人要往前看,什么都要改善,只要能改善了就行!”张叔表示,满足感是通过比较来获取的。
张叔也聊起了现在暂时租住的房子。他表示,一层楼对门的邻居谁也不认识谁,感觉人与人之间太冷漠了,“想想以前住金陵东路这里的时候,饿了拿个碗就去邻居家里找吃的去了,今天你家里没有葱了,明天我家里没酱油了,我们就这样互相借来借去,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很亲!”
如今要搬离这里,张叔最想念的就是盛千书,“以前盛书记知道我身体不好,他常常关心我的身体,还帮我申请了一些补助。”
上海的冬天,十分阴冷,曾经居住在金陵东路的很多居民家中,都没有任何取暖设施。许叔家里因为常年不见阳光,特别的阴冷潮湿,很多地方的墙皮都掉落了,如今就要搬离这里,住进温暖宽敞的空调房里,许叔的脸上也写满了“开心”。
许叔是独居老人,退休前是做报关工作的。兄弟四人都在上海,他有一个女儿,每周都会来看看他。在许叔家中,放着很多旧报纸,他年轻时就喜欢看报纸,最喜欢的就是夕阳西下,坐在弄堂里,戴上老花镜,读读报纸。为了防止屋里漏雨,许叔拿很多塑料布贴在墙壁上,但雨水还是会渗进来,墙上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下雨的痕迹。
许叔回忆起来,以前和女儿一起住的时候,家里只有一张床,许叔就让女儿睡在床上,自己睡在地上,就这样,在金陵东路一住就住了六十多年。如今许叔买了六十五平米的房子,要搬到彭浦去。他一个人住,确实非常的宽敞。
今年已经88岁的许叔,身子骨还是很硬朗,“我还要长命百岁!”这位独居老人,对接下来自己的生活充满期待。
33 不期而遇的幸福未来
曾经忙碌不停的盛泽居委会,如今也会随着征收成为了历史。只有勇敢地告别过去,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一砖一瓦,成为过去;一街一巷,物是人非。伴随着那些带走带不走的回忆,一同融入历史的车轮里,奔流不息。
随着居民们的逐渐搬离,盛泽居委负责的块区里内,还有一群老人的安置问题依旧牵动着居委工作人员的心。
2020年1月初的某一天,“不要急,不要急!”早上九点刚过,外滩社区长者照顾之家的工作人员羌女士就在安慰一位老人,再过一个多月,这里将不复存在,老人正在为自己接下来的住处所担忧。
外滩社区长者照护之家地处黄浦区山东南路46弄1号,作为外滩街道投资改建的项目,按照上海老城厢的海派风格高标准设计。两层楼的照护之家服务功能包括:长者居室、海派客厅、健康管理室等区域。申请入住的长者条件包括:外滩街道户籍,年龄60周岁以上高龄独居及生活半自理的老人;家中临时无人照护,有喘息式短期托养需求的老人;出院仍需短期康复护理并能恢复自理的老人等。
“我们机构搬离是有地方的,但是这些老人可能没地方去了。”羌女士表示,因为征收,这里会在2020年2月底之前拆除。很多老人都生出了不安感,有一种老无所依的感觉。这次涉及到的38个老人,年龄最大的96岁,其中有两个是孤寡老人,“我们会帮忙推荐几家,但是选择权在他们。”
家属表示,征收的事情很早就说过了,但是他们刚接到通知,只给一个月的时间太紧张了,找到养老院一般也要三个月。虽然大多数人都表示理解,但也有一部分家属担忧,这里地处市中心,自带卫生间,老人如果去其它地方,有的没电梯,有的没卫生间,这对于老人来说很不方便。
“我以前住在城隍庙附近,我孩子也是借的房子,他们住在浦东三林。我家征收了,没地方住,我孩子还没有房子,没有办法就到这里来了。” 接下来,强阿姨可能会搬到豫园街道,她的孩子已经帮她去看过,那边的洗澡、厕所是公用的,很不方便。89岁高龄的强阿姨表示,舍不得离开这里,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了,和其他老人还有工作人员都有感情了,现在要被分到其他的养老院,怕不适应。“在这里住了两年多了,我没多少时候了,我是第一个过来这里的,住得也有感情了。”
如今,外滩社区长者照护之家已经从金陵东路搬离,老人们被分流到其他的养老院里。
旧改,不仅涉及到居民,也涉及到临街的商户,这里的不少商户,都是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各式各样的小饭馆、水果店、杂货铺、早餐店串联起了附近居民的日常。
“征收促销!乌龙茶原价45元一箱,现价28元一箱!”“老北京无籽冰糖葫芦,全市最低价10元1串!”“网红雪糕,征收特价,6元一支!”在金陵东路上,不少商店已经贴出了“征收大甩卖”的标志,有些杂货铺更是推出“征收促销商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金陵东路上也悄然出现了几家收集古玩字号、老家具的商店,紧跟征收的步伐。随便走进一家,上世纪的桌椅、茶具、碗筷、还有一些精致的装饰品,附近的居民来不及搬离的、或者还觉得值钱的东西,都拿来这里卖掉。一位正在古玩店的居民正在与老板询问价格,“没办法,东西太多了,社会上正好有人对这些老家具感兴趣,就成人之美,卖掉算了。”
金陵东路不仅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这里也有浓浓的人间烟火。这里有着数不尽的各地美食,还有一些开了很多年的本帮菜菜馆,可谓是美食的天堂。
开了二十多年的餐馆“小光明”,因为物美价廉的美食,深受附近居民的好评,就连附近上班的工作族,一到中午吃饭时间,就来这里打卡。老板娘叶阿姨正在忙前忙后,这次旧改对于她而言,就是“开心”两个字。
听说旧改的消息,叶阿姨第一时间拍手叫好。“小光明”餐馆关了以后,叶阿姨忙碌一辈子,总算能休息下来了。她不再打算继续做餐饮,而是想要多出去旅游,享受老年生活。聊起未来,叶阿姨的脸上泛起了幸福的光芒。
听闻这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小餐馆要关门了,食客们都络绎不绝地赶来吃最后一顿。中午十一点刚过,餐馆里一楼还有二楼就坐满了客人,来晚了位置都没有。 叶阿姨还有一名服务员忙前忙后,张罗着客人,来这里吃的基本都是回头客,“再也吃不到这么美味的本帮菜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感叹了一句。
在金陵东路上,还有很多像“小光明”一样的商户,他们与居民共同绘制出了一道名为“生活”的风景线。即使搬离,或不再营业,但那份记忆就像一闻到美食的香气就被唤醒的味蕾,总会让人怀念。
谁都会有一颗念旧的心,但日子总要往前看,因为更加美好的生活,会在不远的将来与他们不期而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宋奇波 孙立梅 牛强 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