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第一”的纪录是如何炼成的丨告别的温度: 宝兴、盛泽,旧里面向未来①

前言

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是群众最急最愁最盼的民生难题之一,也是关系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

金陵东路地块旧改项目位于黄浦区外滩街道,东至松下路,南至金陵东路,西至浙江南路,北至宁海东路,涉及宝兴、盛泽两个居委,项目建筑面积76976余平方米,涉及居民及单位权证2263证,其中居民2119证。

该地块旧改工作启动于2019年7月9日,自签约以来,接连创造了黄浦区旧改居民参与度、大体量旧改项目一轮征询赞成率、二轮征询首日签约率、二轮征询居民签约速度、搬迁率等“五个第一”的纪录,最终实现了大规模地块的“零强迁”。

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房屋已破烂不堪,无论是房屋结构、内外墙粉刷还是管道、排水、区域道路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地块内老年居民多,上下楼只能在狭窄逼仄的楼梯中爬走。

金陵东路300弄13号底层,年过70岁的陈青苗夫妇,已经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2018年,陈青苗的妻子突发脑溢血,瘫痪卧床,女儿工作繁忙,陈青苗一个人照顾起病人来非常吃力。

卧床的老伴需要晒太阳,但是陈家住在一楼,房间里一年四季照不进阳光,黄梅天时还会散发出阵阵霉味。即便居委会可以出借残疾人推车,但门外的过道上堆满了杂物,门前的地砖也高低不平,老伴患病后很少出门,心情也一直不好。

须松青已经在同一条弄堂里生活了80多年,他的三个儿子相继在宝兴里出生,又一起随他们在这里居住、长大、结婚、生子。

但他们在金陵东路300弄24号2楼的家,总共只有五十几个平方米。当儿子们长大成人,相继成家立业后,这个房子对于祖孙三代而言,显得过于拥挤。

唯一的一间房间里,沙发是须先生老伴的床,他的二儿子睡在对面双人床的上铺,下铺睡的是他32岁的孙女。

他们想尽办法在房间上面隔出一个阁楼,下面人低低头,阁楼就成了大儿子一家的卧室。而须先生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地方可睡,就在隔壁租了一间房子。

盼望旧改征收,改善居住环境,是这个地块居民们的最大心愿。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以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为联系点开展旧区改造调研,通过“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着力搞清楚现阶段这一民生难题的症结所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破解难题的思路办法,指导推动全市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全面提速。

与此同时,黄浦区把宝兴居民区所在地块的旧改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批和第二批的结合点、实践点,作为为民服务解难题的试验田,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推动旧区改造,在破解民生难题中强化宗旨意识,推动主题教育成果得到最充分体现。

金陵东路地块旧区改造成为了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赢得群众支持的过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申城第一居委”新时代赓续发展中得到了自觉坚守和传承。

而宝兴里旧改的实践,也充分体现了,只有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用心尽力倾情做好群众工作是化解矛盾、推动旧改提速的关键所在。

为人民谋幸福,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幸福生活,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题中应有之义。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让人民群众不断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在2020年脱贫攻坚的决胜年里,在党建引领下,用旧改为手段,带领旧里居民共赴小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宋奇波 孙立梅 牛强 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