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包柜大小的助动车“充电宝”不了解下?有了它,助动车电池可以不进楼!

助动车作为不少市民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可是,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现象也成为基层社区治理中的普遍难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损害城市文明形象。虽然,上海不少小区都开展了智能化充电设施的建设工作,但对于一些公共空间有限的老旧小区来说,规模化的智能充电设施无法施展,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呢?
近日,记者在徐汇区枫林街道的一小区,看到了一款智能充电柜,可以解决电瓶的集中充电问题。

中山新村小区毗邻中山医院,小区多为40-60平米的小户型房型,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出行方便,小区的出租率较高。不少租住于此的年轻人都习惯于用助动车代步,由此,飞线充电、楼道充电都情况也常有发生。

“小区有三处非机动车停车棚,但随着助动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停车棚有些捉襟见肘起来。”从小区所属的医清居委会,记者了解到,今年,小区启动了非机动车的改造工程。小区东面一处面积较大的停车棚引入了相关的智能充电设施,居民们可以通过扫码等手段来完成助动车的充电。记者在车棚内看到,除了消防喷淋设施外,停车棚外部也在进行一些智能化的升级,确保停车棚的“封闭管理、刷卡入内”。

助动车的“充电宝”则位于小区西面的车棚旁边,两米不到的绿色柜体类似一个寄包柜,左右两排共十个充电格,上面写着“电池不进楼 人车不同屋”。一旁的墙面上,贴着操作指南,根据指南,微信上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

点击“打开柜门”,就会跳出收费标准和空格充电格,操作途径和商场内的充电宝如出一辙。收费标准分为1元/4小时、2元/8小时、3元/12小时不同的时长,充电柜不但方便,还很“智能”,电池如果中途充满还会自动断电并停止计费。将电池放入柜门内,选择充电时长后点击“开始充电”,最后关闭柜门即可。

“目前小区内就这一个充电柜,居民们可以将电池从助动车上卸下后放在这里充电,这样安全系数上大大提升。” 医清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日后,他们也将根据居民们的需求看是否有扩充充电柜的必要。

据了解,充电柜可对接消防物联网平台、社区APP、综合治理平台等,提供相关异常数据,开放监管平台给各级政府予以监管,实现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

十个电池的满负荷充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对此,从安装建设充电柜的第三方公司,记者了解到,每个充电格之间都是独立隔开的,即使其中一个充电格发生意外,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设备,在安全使用上做足保障。“充电柜从三方面对充电柜做了安全保护,从交流端到直流端,包括电池芯都做了过载过充漏电短路保护,我们在机器的底部安装了气溶胶,如果这个电瓶在柜子里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之后会自爆,自爆后就类似于低温把整个柜子冻住,这样也会防止火灾的发生。”

对方告诉记者,公司的业务之一是对非机动车棚进行改造,加装智能充电桩。但在改造中,他们也发现不少小区空间有限,很难大规模、成片化地进行改造,一些电动车还是无可避免地要进楼道或者居民家中。

为此,他们研发了充电柜设备,相比传统的非机动车棚,这种充电柜对空间的要求比较低,但却可以将车与电池隔离在不同区域,安全系数更高。

据了解,枫林街道未来会从居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技术指数、消防安全等多角度综合考量智能充电柜是否适合在老旧小区推广。同时,加大宣传与整治力度,引导居民安全充电和规范停车。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