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不扫赋予城市全新美学体验,秋叶飞扬生活节暨第二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开启

这个季节什么最美?答案毋庸置疑——落叶。自上海开启落叶不扫景观道后,每年此刻,街头一条条的马路上总能见到各路打卡市民。今年,亦不例外。
在银杏着色、梧桐满地的武夷路上,悠扬的手风琴声在这片“金色浪漫”中奏响。本周末(11月21日、22日),“漫步长宁•城市新声”2020秋叶飞扬生活节暨第二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正式开启。

本届艺术节分为武夷路、上生•新所和黄金城道三个专场进行,结合三个国际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不同特色,以及沿街的梧桐、香樟、银杏三种不同植被,举办不同主题的手风琴表演和主题活动。其中,上生•新所和黄金城道将于下周末(28日、29日)举行。

借由“落叶不扫”的契机,以文化艺术赋能,艺术节活动让独具特色的城市地标、小马路焕发新的活力和风采,打造秋日长宁文旅打卡点,提升整个城区的气质与温度,也赋予城市独特的美学体验。

“秋叶飞扬生活节”为百年武夷路带来生活美学跨界体验

武夷路上的梧桐舞台被落叶装点,上海师范大学手风琴乐团演绎着经典的旋律,不少观众循声而来、驻足欣赏;而不远处的梧桐展厅人头攒动,仿佛一个文化会客厅,艺术大家云集,畅聊手风琴的那些事儿;艺术展上,手风琴儿童画色彩明丽、琳琅满目,稚嫩的画笔下是孩子们眼中的音乐,更是大人们眼中的童趣。

此外,更有沙龙工作坊同步举办,文艺青年们沉浸其中,聆听手风琴乐、参与节奏游戏、体验新潮生活。这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在百年武夷路上打开。

全长1775米的武夷路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马路新式里弄杂陈、花园洋房汇集、现代建筑群立,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因岁月砥砺而变得沧桑。

三年多来,武夷路城市更新有序推进。伴随着沿街业态调整、公共空间再塑、架空线入地等系统性工程的推进,武夷路成为了具有历史情怀、优雅环境、充满艺术气息的友好社区,特色小店、轻餐饮、文化休闲健身、创意产业园区等场所的日渐丰富,让这条百年马路的业态得以提升。

如今,道路两旁梧桐树落下缤纷的大叶,让这条充满魅力的马路更添几分秋意。在深秋时节举办艺术节,已成为武夷路一项“保留节目”。据主办方介绍,“秋叶飞扬生活节”以落叶为载体,集演出活动、跨界讲坛、主题沙龙、文创集市等一系列人文活动,为百年武夷路全面赋能,也带来更多关于生活美学的跨界体验。

在活动现场,市民游客在街角就与手风琴不期而遇,街景、游客、草地、梧桐树和风琴声,构成一道家门口的美丽风景线。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手风琴艺术体验活动也正 “飞入寻常百姓家”,市民游客不仅是观看者,走出家门便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艺术也逐渐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润物无声”的推动力量。

3大网红地标因地制宜,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中感知美好生活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中感知美好生活,这是落叶不扫赋予城市独特的美学体验。

长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朱剑伟介绍说,今年的秋叶飞扬生活节精选长宁区内多个“网红”地标,各个专场因地制宜,精心布局,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城市美学景观。

在上生•新所,是老建筑的新生。从前世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孙科别墅”“海军俱乐部”,到后来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经过进行规划与改造,变身为今日的集历史、景点、潮流艺术等功能于一身的共享开放空间。乐声从建筑中传出,建筑可阅读、艺术可聆听,城市的人文底蕴缓缓铺开。

黄金城道专场,则打造出一片市民群众宜居宜游的公共活动空间:银杏叶铺了一路,孩子们沉醉在手风琴的音乐乐园中玩耍栖息,年轻的父母陪伴着一起欣赏优美的旋律,不时为孩子稚嫩的演奏逗乐,一派和谐生动的街景。

据了解,近年来,长宁不断发挥国际化精品城区的特色,挖掘和彰显海派文化的独特底蕴,进一步深入挖掘区域内特色国际化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定位,使得开放社区焕发炫彩的同时文化气息也得以提升。通过专注及挖掘艺术职能与拓宽区域的内核和属性边界,周围居民与街道社区也能共享丰硕成果,彼此间的深层次良性互动循环已然达成,城市更新与再生的地标和明星街区也由此应运而生。

同时,长宁也秉着唤醒和发扬优秀的海派文化与生活方法,进一步发展新式的海上生活风潮的初心,为社区居民及游客提供周末休憩休闲与艺术熏陶的全方位享受,让市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