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正在进行后续工程建设,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上海光源二期工程)于2016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其中X射线通用谱学线站已完成安装和通光,将于今年投入运行;另有多条用户投资线站在启动中。预计到2022年,上海光源将有约35条束线和60个实验站投入运行,届时,上海光源年接待用户能力将超过上万人次。
上海光源(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简称SSRF)是中国大陆第一台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坐落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于2004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2009年5月6日正式对用户开放,总体性能位居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光源首批建成7条光束线站,2015年至2018年期间,“梦之线”、蛋白质设施5线6站、SiP•ME2研究平台等陆续建成,目前共有15条光束线19个实验站开放运行。
自开放以来,一直备受瞩目。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总工程师黄宇莹介绍说,上海光源每年开机约7000小时,其中实验供光约为5500小时。运行期间,装置稳定高效运行、性能不断提升,加速器开机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间隔、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等主要运行指标处于同类装置的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光源用户需求强劲,实验机时供不应求,每年用户申请机时约为可提供机时的3~4倍。
作为我国目前用户最多的大科学装置和公共实验平台,上海光源自运行开放以来,始终对标国际著名同步辐射装置,制定明确的运行开放目标,坚持严格的目标管理,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形成了有特色、高效率的用户课题管理体系,促进了上海光源用户成果产出。
十年来,上海光源围绕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与产业核心问题支撑用户开展创新研究,以工程建设、运行开放、关键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四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总思路,聚焦重大基础科学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大科学研究平台,在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化学、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成为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助力。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包括同步辐射在内的大科学装置的发展。
上海光源不仅支撑产出了大批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在国家战略需求与重大应用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黄宇莹这样表示。
目前,上海光源的后续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将于今年投入运行,而预计到2022年,上海光源将有约35条束线和60个实验站投入运行,届时,上海光源年接待用户能力将超过上万人次。
此外,上海光源将与正在建设中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及超强超短激光装置一起形成先进的光子科学研究中心,不断产出重大成果,支撑我国科技创新突破和跨越发展,为提高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