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水彩画第一人”?他就是从土山湾画馆走出的徐咏青(1880-1953)。
“纪念徐咏青诞辰140周年”绘画文献展日前在上海徐家汇源游客中心二楼举办,展出约30幅徐咏青绘画,与徐咏青相关的文献档案也同时亮相。虽然他一生为发展中国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画作从未出版过画册,更未举办过展览。
■汇游徐家汇讲座现场
本次汇游徐家汇活动,特邀此次展览策展人、近代史研究专家、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以《揭开水彩画大师神奇的魅影——纪念徐咏青诞辰140周年》为题举办讲座,纪念诞生于土山湾的第一位水彩画大师。
■展览现场
徐咏青,上海松江人,幼年时被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收养,9岁随刘德斋习画。刘德斋,是土山湾存续百年间执掌画馆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的一位。而徐咏青则被公认为画馆众多学生中声誉最隆的杰出代表。
张伟说,徐咏青是刘德斋最喜爱的学生。刘德斋曾屡屡为徐咏青单独讲课。日后,刘德斋又亲自安排画馆油画水平最高的老师王安德向徐咏青单独传授油画技法。
此次展览中有一张珍贵的合影,见证了这份师生情谊。这张合影摄于1912年4月,刘德斋70岁生日,画馆在龙华百步桥为其祝寿,徐咏青以老学生的身份特地赶来为老师祝寿。三个月后,刘德斋就因病辞世了,这张照片,很可能是这对师生唯一一次合影。
■徐咏青绘杂志封面作品,1912年9月《妇女时报》第8期
张伟指出,要理解徐咏青的艺术,绕不开他在商务印书馆等书局的工作经历。
1905年5月,徐咏青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美术工作。此次展览展出的一套商务印书馆出版于1906年2月的《中学铅笔习画帖》,署名“商务印书馆”编辑。这套习画帖共6册,循序渐进,非常适合当作绘画教材,也完全能够作为自学范本,故十分畅销——至1907年11月,这套书已经五印,1911年5月十印。
■展览现场
按照张伟的分析与推断,“这套书中的范画全部都是西画,可以看出一定出自经过严格西画训练的画家之手;而且,我们如果将此套教学用书和土山湾画馆当年的教材《绘画浅说》和《铅笔习画帖》作一番比较,两者的承继关系可说一目了然。这完全符合徐咏青的身份,而在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则根本找不出完全符合这种条件的第二人。”
在此次展览中看到徐咏青为商务印书馆及其他书局出版的杂志所画的很多封面,其中包括有正书局的《小说时报》(1909年创刊)、《妇女时报》(1910年创刊)和商务印书馆的《妇女杂志》(1915年创刊),总数有几十幅之多。
张伟表示,徐咏青绘制的这些封面,大多数为时装妇女,无论是人物本身以及她们所穿服饰和周边器物,都来自于实际生活,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而且,出现在他画笔下的妇女形象,几乎都是投身社会的读书女子,而非以往纯粹依赖男人的贤妻良母。
他认为,“徐咏青的这些人物画作品,不但开创了封面画反映现实的先河,而且也成为他以后参与创作月份牌的一次可贵实践。”
■徐咏青1914年为《时报》创刊10周年绘时装仕女图
在商务印书馆,徐咏青还开班授课,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日后在月份牌画界叱姹风云的杭稚英、金梅生、金雪尘等名家,都是徐咏青的学生。
徐咏青的月份牌也十分有特色,几乎无一例外是以水彩画的,大多画的是风景,有别于当时市面上以人物为主的月份牌。
■徐咏青为亚细亚火油洋烛所绘月份牌《深山古刹》
此次展出的徐咏青于1923和1924连续两年画的亚细亚火油洋烛月份牌《深山古刹》和《杭州灵隐寺》,以及同时期画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月份牌《苏州虎丘塔》,烟雨迷蒙,古味森然,不仅造型、立体感表现得极其精确,而且质感饱满,色彩厚实明亮,给人以清新厚重之感。
徐咏青的水彩画在当时是第一流的。留学比利时、画名驰誉欧洲的著名画家、雕塑家张充仁对此有这样的评价:“他(徐咏青)是中国第一个自己的水彩画家,在此之前在中国土地上也曾创作过水彩画,但那全是欧洲人的作品,在他之后中国才开始有了真正的水彩画家。”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