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但阿姨是宝藏

像很多弄堂阿姨那样,李阿姨讲话的方式“真真假假”。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被带到“沟里”。

而对金阿姨来说,襄阳公园就像她自家后花园一样熟悉。


▼▼▼

“黄毛”阿姨

发现地:建国西路  年龄:65岁

建国西路上一间老式棋牌室里,一位身穿粉色格子睡衣的阿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她斜挎着一只黑色皮包,短短的黄颜色头发经过发胶的定型后,竖得笔挺。

棕红色的眉毛细细长长,像一弯柳叶,正是美甲店小姑娘描述的那种“老式纹眉”。

阿姨姓李,她就坐在棋牌室进门的桌子边,嘴上叼着一支烟,边搓麻将,边和牌友们闲聊。

我们刚上前搭讪,还没抛出问题,李阿姨就主动开起了玩笑:

“我实际上是外地人,在上海蹲(待)了交关(很多)年数,上海话学了蛮快的。”

随即又一本正经切换成普通话:“我就是黑龙江人!”

坐在隔壁的阿姨咯咯大笑:“这种上海话(腔调)的普通话,你们听得懂伐?”

李阿姨上下打量我们一番问:“采访上海阿姨要做啥啦?”

听了我们的介绍后,李阿姨站起身拉我们走出棋牌室,到路边去聊天。

她告诉我们,自己年轻时从来不碰香烟。45岁退休后,没事情做,就开始到棋牌室消磨时间。

但因为棋牌室里的二手烟味太重了,“吃二手烟,不如自己吃,结果就一直吃下来了”。

李阿姨家就在建国西路上。像很多弄堂阿姨那样,她讲话的方式“真真假假”。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被带到“沟里”。

她会讲:“我从小就是黄毛,黄蜡蜡的。”也会说:“我从出生起,外头从来没去过。”

说着说着又自己坦白:“哈哈,我是开玩笑的。”

她告诉我们,附近一带的老房子可能很快要动迁了,自己家里也在动迁范围内。我们问她搬到哪里去?

“伊拉讲要到‘XX北’、‘XX南’这种地方去,反正我不关心,给我三间四间我也不要去。我不可能到噶远的地方去的,吃饱了呀!”李阿姨撇撇嘴说。

“我哪怕没房子,市区5000块一个月去借也可以。以后麻将不搓了,白相的地方多唻。去跳跳广场舞,又好锻炼身体,香烟也好不要吃了。”

“小阿妹”阿姨

发现地:襄阳公园 年龄:77岁

在襄阳公园主干道两侧的长椅上,我们遇到了每天都来公园玩的金阿姨。

金阿姨穿着一件玫红色抓绒背心,里面衬一件蓝白格子衬衫,有些花白的头发梳得清清爽爽、一丝不苟。

她坐在长椅上和旁边的小姐妹在聊天,顺手给自己点了一支烟。

当我们上前搭话时,金阿姨一边吐着烟,一边跟我们开玩笑:“我还小唻,是小阿妹,今年两个7,还有三年才到8!”

对金阿姨来说,襄阳公园就像她自家后花园一样熟悉。

“环贸(iapm商场)里向穿出去,到南昌路一转弯,就到屋里厢了。”

今年77岁的金阿姨从半个世纪前就开始抽香烟了。

她20多岁时,因为胃痛,老公建议她抽根香烟试试,结果一抽就抽到了现在。“当中也戒过,后头又吃了。”

不过金阿姨自己大概也觉得,抽烟这件事不是太好,主动解释说:

“我也是难板(偶尔)吃吃。人家讲,就像小毛头一样,奶瘾头到了,要吃两口。”

“我心脏不好,装过支架的,医生不晓得我抽香烟,晓得了肯定不让。”

可能是因为常年“混迹”于襄阳公园,金阿姨在公园里认识的小姐妹很多。

我们聊天的短短半小时里,她就跟四五拨路过的人打招呼或拉几句家常了。

不远处,一位阿姨朝金阿姨挥挥手。金阿姨立即起身小跑过去,寒暄了一会。

等那位阿姨走远,金阿姨告诉我们,对方也住公园附近,大家在公园玩的时候认识的。

“伊买了绿豆糕,要拿给我,我不要拿。老早有牙齿辰光还好啃了吃,现在太硬了。”

金阿姨望着她的背影,悠悠地说:

“几个号头(月)之前,伊老头子走了。老太婆自家在屋里向一直哭一直哭。伊女儿天天推伊到公园来。每趟来,伊总归一边讲,一边哭。”

“伊拉是北方人,我就跟伊讲,侬不要哭唻!再哭,眼睛要哭坏脱了。人都要走的,迟早的,一个早,一个迟,哭啥哭?侬女儿把侬带到这里来白相,走走看看,不是蛮好嘛?”

“现在伊已经好多了。”

秋天的襄阳公园格外有种安静的美,梧桐树叶由绿转黄,一层一层掉落。

金阿姨仔细拍了拍身上的灰,向着环贸iapm商场的方向离开了。


- END -

写稿子:李欣欣 顾筝/
拍照片:李欣欣/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顾筝 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