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时代下老字号如何创新 —之邵万生社会考察

南京东路中华商业第一街的邵万生是一家具有16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以经营糟醉、腌腊及全国各地名优土特产及休闲食品为特色而闻名遐迩。

从百度上我知道了“邵万生”的由来:咸丰年间,宁波三北的一个渔民之子背着破旧的包袱来到上海讨生活,除了几块维持生计的银元外,他一无所有,唯能让他在“遍地是黄金”的上海滩立足的,也只有他掌握的南北货和宁绍糟醉手艺。起初,他在虹口吴淞路上开设南货店,出售干果和金针、木耳以及烟纸杂货,后来,他摸准了宁波人喜食咸货的生活习俗,开始出售自制的糟醉食品,受到顾客青睐。咸丰二年(1852年),邵氏在虹口横浜桥附近,新开了“邵万兴”南货店,经营南北货与宁绍糟醉,开业后一炮打响,受到附近居民的广泛欢迎,附近几位宁波老太更是青睐有加。除门市零售外,邵万兴还兼营批发业务,业务蒸蒸日上。清同治九年(1870年)“邵万兴”迁址至南京路,改号为“邵万生”。邵是他的姓,万生是他的愿望,意思是取其生生不息,希望他的店铺能一兴而起地往前发展。

邵万生最出名的产品就是黄泥螺和选用米酒制作的醉蟹。

邵万生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吃,作为生活中最首要和最重要的一项,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食品,从产源分类,有国内自产和国外进口之分。从品种分类有熟食,糕点等等之分。从口感,从外观,从健康等多种角度,有着多种多样的挑选余地。人们的饭桌丰富了,嘴巴也变得挑剔了,邵万生作为传统老字号在进步的同时也受到同行业间的强烈竞争压力,他如何才能站稳市场份额,如何让自己在这个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它又是怎样通过创新是自己的产品跟上时代的脚步呢?这一切都通过我对它的实地考察得到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020年9月初,我来到了南京东路邵万生实体店并进行了三次社会考察(图片见附页),与邵万生的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了对于邵万生如何发展的访谈并且通过自己提出关于邵万生的问题对沿途的过路人及在网络上发送了相关的自制调查问卷共计277份(见附页),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一、改良口感,增加品种,吸引年轻人

从店门口接受问卷调查的行人年龄分析,邵万生的主要客源多为中老年人,作为一个历经数百年的老字号,如果它的产品没有推陈出新,就很难吸引住年轻人的味蕾。根据调查问卷的第一题(见附页),消费人群大多为40~50岁的中老年人群,对年轻人的消费吸引不足。所以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没有了中老年人的消费,老字号就要消失了。为此,邵万生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邵万生将招牌产品黄泥螺进行了口味上的改良,降低了它的盐度,吃上去更清淡些,口感更能让年轻人接受,也符合如今大众对健康饮食的要求。

二、利用互联网,线上与线下,双管齐下的销售模式

现如今,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年轻人不再有那么多时间逛商场,兜马路,很多像邵万生这样的实体店生意往往拼不过很多网店。邵万生抓住了商机,也推出了自己的线上产品,不仅品种比线下更丰富,挑选起来也是一目了然,客户们只要动一动手指,就能通过便捷的快递收到自己心仪的产品。这无疑开辟了邵万生的另一片市场。

老字号,是一种文化,也是历史的传承,它们经历了时代的洗礼,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一些老字号没能流传下来,而能流传至今的老字号,靠的是它们坚韧、智慧和过人的团队。我认为,邵万生需要迎合时代的发展与当代年轻人的新口味,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并且把分店遍布在全国各地,让这个老字号使更多人能够熟知。邵万生,一个耳熟能详的品牌名号,它该变的则变,不该变的则坚决不变,变与不变之间,保持着长久、完美的平衡。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上海民办建平远翔学校 刘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