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开蟹壳,蟹黄、蟹膏流油;
闻一闻,蟹香扑鼻;
尝一口,肉鲜、微甜。
这就是正宗、地道的上海大闸蟹!
地道的上海大闸蟹产自黄浦江源头,是闻名上海的黄浦江大闸蟹,又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之为“阿拉蟹”。中秋、国庆一过,菊黄蟹肥,黄浦江大闸蟹正式出水、开吃了!
今年选用第八代“江海21”良种
黄浦江大闸蟹产自上海鱼跃水产合作社,是松江主打拳头特色农产品品牌“大泖蟹”,今年黄浦江大闸蟹1182亩主产养殖区总产量约在9万公斤,占松江大闸蟹养殖面积一半以上,产量同比增20%。
今年黄浦江大闸蟹投放大规格扣蟹,经过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联合攻关,经过16年育种而成的第八代河蟹良种——江海21,精选5两重以上母蟹7两重以上公蟹为亲本(大闸蟹的“妈妈”和“爸爸”),大闸蟹“妈妈”和“爸爸”规格大,繁育出大规格蟹的概率就高。
同时,每亩仅养殖600只,创造低密度、宽松的河蟹生长环境。在此基础上采取精心养护水草,确保生长季草绿水清等措施,使得今年黄浦江大闸蟹的优良率、肥满度、大蟹比例都高于和优于往年。
中秋、国庆一过,气温下降,黄浦江大闸蟹长肥、长足了。“今年天气帮忙,大闸蟹长势良好,从开捕前抽样情况看,大闸蟹的肥满度高、大蟹多。”该合作社理事长朗月林透露,今年“4公3母”(每只公蟹重200克,母蟹重150克)及以上“大规格蟹”占比逾8成,创近年来之最。
“第一笼”出水前3天被预订完
今天秋高气爽,鱼跃水产合作社的蟹农早在昨天傍晚就已经在池塘里放下地笼,等待大闸蟹乖乖地往地笼里钻。今天上午9点一过,蟹农开始收网了,地笼被徐徐拖出水面后,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大闸蟹随之出水。“第一笼”出水后,蟹农快速捆扎、装箱,然后派车直接将大闸蟹送往客户指定的地点。
“老客户早知道黄浦江大闸蟹10月中旬要出水,因此,中秋、国庆前就不断有客户来电话询问具体上市时间。”正忙着发货的合作社工作人员说,10月8日确定具体捕捞时间后,他们随之把这一消息告诉客户。
没想到捕捞时间确定后,不断有客户来电预订,预订数超过预期。该工作人员打开电脑指着记录说,“受人力、运输能力等限制,‘第一笼’早在出水前3天就已经被订完,余下的客户将在明后天发货。”
今年仍卖老价钱
今年黄浦江“大泖蟹”仍然卖老价钱:6.5-6.9两(公)和4.5-4.9两(母)300元/只,5.7-6.4两(公)和4.1-4.4两(母)/只200元,5.2-5.6两(公)和3.8-4两(母)/只150元,4.6-4.8两(公)和3.3-3.4两(母)100元/只。
这是“大泖蟹”养殖至今连续10多年来未涨价。
连续10多年未涨价的原因,合作社总经理王友成告诉记者,
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养殖、管理的角度提高品牌效应,而不是通过涨价来增加收入。10多年来,他们合作社在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和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养殖的大蟹越来越多,大闸蟹的肥满度越来越高,口感越来越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大闸蟹的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谢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