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天高云淡,阳光正好。
在静安区威海路、陕西北路口,一处街心花园刚刚改造完成,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白领前来散步。绿地的名字叫做“静安法制文化绿地”,原来植物生长过密,游览体验及景观效果较差,静安区绿化部门经过5个月的改造,让绿地重生,通过观赏草、蓝紫色开花植物等种植,打造出一个“蓝调花园”,夜晚还有灯光如月光洒向大地。
静安区绿化部门介绍,这处绿地面积为1860平方米,原来的场地通过方形花坛来切割和划分,形成两个面积较小的空间,实际使用率及游览体验并不高,观赏性也比较差。此次改造过程中,变“切割”为“流动”,在不减少绿地总面积的前提下,将原有硬质场地进行有机整合,把广场空间全面打开,可同时满足通行与休憩的需求。整体花坛通过混凝土塑形,形成一系列靠背座位空间,增加舒适性。绿地中制作了独特树叶造型的亭廊,供游客避雨及休憩。
在植物布置上,按照《上海市街心花园建设技术导则》及市、区两级绿化管理部门、绿化专家等多方意见和建议,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由原先以单一鸢尾类植物为主的下层营造模式改变为观赏草、阴生花境、蓝紫色开花植物、矮紫薇为主,营造出一个季相分明、季季有亮点的“蓝调花园”。
园路的围挡和分割线巧妙地做成了艺术化的坐椅,还有靠背,圆角设计的凳子,体现了人性关怀。夜幕降临,数十盏LED芦苇灯、草坪灯和树灯,如月光洒向大地,让绿地充满神秘感和艺术范。
在竣工之前,静安园林部门的建设者对绿地进行最后巡查。
作为静安法制文化主题的绿地,绿地内设有中式风格的法制宣传栏,除了定时向市民进行普法宣传外,今后还将举行现场宣传活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