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绿意需要靠几代人的接力创造和守护。有时候,一条马路就是一本立体的“行道树编年史”。
在衡山路区域,不仅可以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栽下的法国梧桐,还可以看到上世纪60年代种植的枫杨,70年代补栽的法梧,80年代种下的乌桕,以及近几年新栽植的七叶树。
■衡山路附近、昭平路上的七叶树/韩小妮 摄
而在建国西路、武康路等路段,在80年代初栽植的法国梧桐映衬下,也可以看到少量60年代末70年代初种下的枫杨。
■枫杨的枝叶
▼
■左为悬铃木,右为枫杨,行道树也是“网红”武康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韩小妮 摄
还有一些行道树起到了让马路“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原《文汇报》资深环境记者洪崇恩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
闵行区的江川路在坊间被称为“中华香樟一条街”,近千棵香樟栽种于上世纪50年代末。
■1960年初江川路刚建成不久时
▼
■1964年江川路上的香樟尚未成荫
▼
■现在的江川路香樟浓绿苍翠,一眼望不到边。/老闵行历史文化陈列馆提供
如今,这些年过花甲的香樟长得高大繁茂,树冠高度高达“六层楼”。每到春天抽出新叶,整条路都散发出沁人的气息。
闵行一度是上海商业地产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江川路周边不乏香樟小筑、香樟家园、香樟时尚广场等以“香樟”命名的小区、商业广场。
行道树竟然被新地产蹭了把热度!
跨越虹口、杨浦两区的四平路,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是条平淡无奇的马路。
为了迎接首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绿化部门把四平路从海伦路到五角场超过5公里的路段全部栽上了银杏。
■四平路的银杏/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这些年,四平路成了欣赏秋色的“网红路段”。近30年树龄的银杏铺就一条超长“黄金城道”,引来无数爷叔“拍秋景搞创作”。
还有旅游机构以“中国最长金光大道”作为噱头,把四平路开发成了参观游览的风景点。
这里要说的是,虽然在上海中心城区,悬铃木“出镜率”最高,但在全市范围内,数量最多的行道树当属香樟。
截止去年年底,上海共有行道树约129万株。其中,香樟约占40%;悬铃木约占30%;其次是栾树,约占5%,银杏约占3%。
前不久,绿化部门刚刚公示了临沂路、兰陵路等22条(段)新增林荫道。如果全部入选,届时,上海林荫道将达到264条。
在炎炎夏日里,林荫道是全天然的空调。实验表明,与没有行道树的道路相比,林荫道最高可降温5℃到7℃,还能有效降尘,减少紫外线。
城市也在生长,面貌不断演变,假如遇到行道树“挡道”怎么办?
2004年,徐家汇公园三期建设时就碰到了这样的难题。
按照规划,宛平路南段(肇嘉浜路-衡山路)道路将拓宽至26米。
可是这样一来,原本该路段西侧人行道上高大浓密的法国梧桐就横亘在了马路当中。
最后有关部门想了个办法:
将这排行道树保留,辟建成道路中央隔离绿带,并在徐家汇公园一侧新建的人行道上,移植了一排大规格的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
■宛平路拓宽后,原先的行道树被辟为中央隔离绿带。/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宛平路拓宽后,原先的行道树被辟建成中央隔离绿带。
2012年,全长1018米的宛平路被命名为“上海市林荫道”。

参考资料:
1.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编著,《上海林荫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
2. 《上海园林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园林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3. 洪崇恩,《道路美容师 城市绿卫士——探秘上海行道树何能独领百年风骚》,《中国花卉园艺》,2017年第6期。
4. 毛锦伟,《“法国梧桐”,真是来自法国吗?》,解放日报,2015年11月30日。
5. 姚丽萍,《绿化条例修订引出城市生态话题——悬铃木为啥成申城行道树主力?》,新民晚报,2015年07月30日。
6. 陈玺撼,《上海林荫道有望达到264条》,解放日报,2020年09月10日。
7. 曹刚,《寻找水泥森林里那一抹法国梧桐绿》,新民晚报,2009年07月21日。
8. 杨卓琦,《上海的林荫大计划》,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41期。
9.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秋天的童话,申城街边的独家记忆》,微信公众号“绿博士”,2017年12月13日。
10. 洪崇恩,《申城记忆 | 上海行道树简史&金秋赏叶攻略!》微信公众号“上海城建档案”,2018年11月15日。
11. 申知沪志,《暑热将至,让我们聊聊申城林荫道》,微信公众号“方志上海”,2020年7月14日。
12. 张莹莹,《植物笼罩上海丨正午》,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2017年11月9日。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 画图画:二 黑/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 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韩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