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郁文艳
近期,市发展改革委和市生态环境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出台了《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昨天介绍,该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全社会合理适度地消费塑料制品,提高循环使用效率,尽量避免浪费,并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
合理消费塑料制品
明确提出分阶段目标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人口规模大,塑料使用量大。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新兴业态发展,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快速上升,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和挑战。据初步数据,塑料废弃物大约占到生活垃圾可收回物的40%。
《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着重强调塑料制品的源头减量、循环使用、再生利用和环保处置,从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明确提出了分阶段目标和系统性治理要求及任务措施。
《实施方案》提出了“禁限一批”、“替代一批”和“规范一批”的工作思路。
“禁限一批”主要是针对使用量大、泄露风险高、再利用价值低、难以回收或清理的塑料制品,以禁止和限制来实现源头减量。
“替代一批”主要是考虑到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垃圾分类工作营造了很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基础,再加上近年的绿色技术创新和进步,市场上可替代产品也日益丰富,在部分塑料制品的使用场景和环节可以有条件地实现替代。
如对于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替代方案多种多样,消费者购物时可以自带布袋子、菜篮子,或者由商超提供环保布袋、无纺布袋等可循环使用购物袋。
对于一次性塑料吸管,一些餐饮企业通过改造冷饮杯盖,用自带饮嘴的杯盖代替“吸管+杯盖”的组合。对于一次性塑料餐具(刀叉勺),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在堂食中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
“规范一批”主要是进一步规范塑料制品的使用及塑料废弃物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
全过程治理塑料污染
据悉,本市将从源头减量、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等全过程来治理塑料污染。
在源头减量方面,有序限制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等四大类塑料制品的使用。同时,推行绿色设计,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
在分类回收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场所进一步细化可回收物“蓝桶”,提高废塑料的回收比例。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快递外卖集中的重点区域投放塑料包装回收设施。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和黄板回收体系,到2023年底基本实现废旧农膜和黄板全量回收。
在资源化利用方面,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合上海实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和企业,提高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品类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在环境风险管控方面,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等易向环境泄露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同时,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开展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确保垃圾焚烧发电等企业的稳定达标排放。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郁文艳